《小儿推拿》期末试卷及答案(B)
一、选择题
【A1型题】(每题1分,共30分)
1.小儿死亡率最高的年龄期为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幼童期 E.儿童期
2.幼儿期的年龄是
A.1周岁 B.1~2周岁 C.1~3周岁 D.2~4周岁
E.3~7周岁
3.小儿“肝常有余”之说,是对下列哪一病理特点的概括
A.肝火上炎 B.肝风易动 C.肝阳上亢 D.肝经实火
E.肝气犯脾
4.小儿断奶的最佳时间为
A.5~10个月 B.8~10个月 C.8~12个月 D.12~18个月
E.12~24个月
5.2~3岁小儿每日所需的睡眠时间为
A.16小时 B.14小时 C.12小时 D.10小时 E.8小时
6.小儿推拿的对象主要为
A.2岁以下 B.3岁以下 C.4岁以下 D.5岁以下
E.14岁以下
7.凉水作为推拿介质,一般用于小儿
A.风寒表证 B.外感发热 C.虚寒性腹泻 D.食积
E.以上都不是
8.小儿形体望诊的顺序是
A.躯体、四肢、毛发、指甲、头面 B.四肢、躯体、头囟、毛发、指甲
C.头囟、躯体、四肢、毛发、指甲 D.毛发、指甲、四肢、躯体、头囟
E.指甲、毛发、四肢、躯体、头囟
9.望目首先要观察的是
A.眼神 B.瞳孔 C.巩膜 D.结膜 E.眼睑
10.小儿疾病危重时,指纹可见
A.色呈黯紫 B.达于气关 C.达于命关 D.色泽鲜红 E.色呈紫红
11.小儿推拿手法特点强调
A.轻快 B.柔和 C.平稳 D.着实 E.以上都是
12.只用于小儿,不用于成人的手法是
A.推法 B.摩法 C.擦法 D.运法 E.抖法
13.刺激性强,通常放在治疗最后操作的手法是
A.摩法 B.掐法 C.擦法 D.运法 E.抖法
14.摩法和揉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A.着力部位 B.力量大小 C.操作频率 D.是否带动皮下组织
E.操作时间
15.掐法操作时,着力部位是
A.拇指指甲 B.拇指指腹 C.拇指指间关节突 D.拇指桡侧缘
E.以上都不是
16.常用于急症,有以指代针之称的手法是
A.按法 B.摩法 C.掐法 D.揉法 E.捏法
17.捣法力量较轻,适用于小天心和
A.内劳宫 B.合谷 C.承浆 D.印堂 E.太阳
18.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揉耳后高骨五法常用于
A.外感湿热 B.外感风 C.饮食内伤 D.外感风热 E.外感表证
19.按、揉百会,推揉囟门均能
A.安神镇惊 B.理气化痰 C.疏风解表 D.祛风散寒
E.以上都不是
20.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常用穴位是
A.肩井 B.风池 C.桥弓 D.合谷 E.天柱骨
21.面部不推专用掐法,常为小儿望诊部位的穴位是
A.印堂 B.山根 C.太阳 D.迎香 E.人中
22.掐山根多与掐人中、掐老龙等合用治疗惊风、昏迷、抽搐等症,其作用是
A.疏风解表 B.开关窍,醒目定神 C.调和气血 D.通络止痛
E.以上都不是
23.百会穴位于
A.前发际正中直上7寸 B.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C.后发际正中直上5寸 D.后发际正中直上6寸
E.以上都不是
24.补脾经、掐揉四横纹,主要治疗
A.腹痛 B.呕吐 C.泄泻 D.疳积 E.厌食
25.积滞的主要病因为
A.脾失健运 B.脾胃虚寒 C.湿邪困脾,运化失司
D.乳食内积,脾胃受伤 E.以上都不是
26.小儿厌食多见于
A.1~2岁 B.1~3岁 C.1~4岁 D.1~5岁 E.1~6岁
27.小儿夏季热多见于
A.1岁以下 B.2岁以下 C.3岁以下 D.4岁以下 E.5岁以下
28.开天门、推坎宫,主要用于
A.肺胃实热 B.外感发热 C.阴虚发热 D.风寒所致发热
E.风热所致发热
29.风寒发热多加
A.清天河水 B.退六腑 C.推三关 D.揉太阳 E.揉板门
30.小儿咳嗽的好发季节是
A.春秋 B.冬春 C.秋冬 D.冬夏 E.夏秋
【B型题】(每题0.5分,共10分)
A.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B.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C.脾常不足
D.肝常有余
E.以上都不是
1.属于小儿病理特点的是( )。
2.古代医家对小儿时期多见脾胃疾病这一病理特点,概括为( )。
3.古代医家对小儿易动肝风这一病理特点,概括为( )。
A.头方发稀,囟门迟闭
B.头大脸小,前囟宽大,眼珠下垂
C.头歪向患侧,颈部向健侧活动受限
D.一侧肌肉萎缩,膝关节过伸,足内翻
E.前囟、眼眶凹陷
4.解颅可见
5.小儿肌性斜颈可见
6.佝偻病可见
A.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B.掐心经、重揉太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
C.清肝经、掐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按揉百会
D.揉天枢、摩腹、推下七节骨、揉龟尾
E.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揉肾顶
7.镇惊安神四大手法是( )。
8.发汗四大手法是( )。
9.治腹泻四大手法是( )。
10.固表止汗四大手法是( )。
A.开璇玑
B.赤凤点头
C.飞经走气
D.双凤展翅
E.按弦走搓摩
11.行一身之气,清肺化痰的是
12.理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的是
13.宣通气机,消食化痰的是
A.四横纹
B.小横纹
C.掌小横纹
D.大横纹
E.肾纹
14.手掌面食、中、无名指、小指掌指关节横纹为( )。
15.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为( )。
16.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为( )。
A.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B.补脾经、清大肠、揉中脘、揉板门、运八卦、摩腹
C.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揉天枢、清天河水
D.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推上七节骨
E.补脾经、补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按揉百会
17.治疗伤食泻的推拿处方是
18.治疗脾虚泻的推拿处方是
19.治疗湿热泻的推拿处方是
20.治疗寒湿泻的推拿处方是
【X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麻疹初期,多见
A.发热 B.畏光流泪 C.目赤胞肿 D.疹点浆液清亮如水
E.咽喉腐烂
2.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疗效显著的有
A.外感发热 B肺炎发热 C.功能性发热
D.夏季热 E.时行疾病初期发热
3.为加强退热作用,手法操作时,常需配合
A.凉水 B.葱、姜水 C.薄荷水 D.乙醇 E.鸡蛋清
4.百日咳的特点主要有
A.阵发性咳嗽 B.痉挛性咳嗽 C.鸡鸣样吼声
D.舌系带溃疡 E.好发于春夏季节
5.小儿伤食泻的症状有
A.嗳气酸馊 B.脘腹胀满 C.夜卧不安 D.不思乳食
E.便下酸臭
6.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主要有
A.脾胃虚寒 B.感受寒邪 C.乳食积滞 D.虫积
E.湿热中阻
7.属于古代中医儿科“四大要证”的有
A.麻 B.痘 C.疳 D.惊 E.疹
8.小儿推拿的穴位组成为
A.十四经穴 B.经外奇穴 C.阿是穴 D.经验穴 E.特定穴
9.小儿推拿特定穴的特点是
A.呈点、线、面状 B.以双手居多 C.分布集中
D.有独特的操作方法 E.以经络线相连
10.揉法根据着力部位,可分为
A.指揉法 B.二指揉法 C.掌揉法 D.大鱼际揉法
E.掌根揉法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稚阴稚阳
2. 一指定三关
3. 运水入土
4. 分推肩胛骨
5. 哮喘持续状态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婴儿的喂养可分为 、 、 三种方式。
2.小儿推拿处方用名要用 表示,即将 和 合而为一。
3.小儿发病特点一般以 和 居多,因此在推拿治疗上常以 、 、 等法为多。
4.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具有 、 作用。
5.拿法刺激性较强,常配合捏法同时使用,组成 。
6.搓法沿肢体往返移动时,搓动要 ,移动要 。
7.捻法适用于 的小关节,具有 , 的作用。
8.揉右端正能 ,揉左端正能 。
9.掐威灵能 ,主要用于急救。
10.惊风是古代中医儿科“四大要证”之一。临床上分为 和 二种。
11.五软是指 、 、 、 、 。
12.小儿脑性瘫痪宜早发现,早治疗,推拿主要适用于 岁以下的患儿。
四、判断题(共4分)
1.推法从摩法演变而来,但力度比摩法、运法为轻,较指揉法为轻,旋推犹如
单指摩法。
2.顺时针摩腹为补法,能健脾止泻。
3.掐威灵、掐老龙、掐十宣、掐人中主要用于急救。
4.小儿推拿临床按法很少单独应用,多与揉法结合使用。
五、简答题(共6分)
1. 捏脊有几种操作方法?其操作步骤有哪些?(3分)
2.简述小儿推拿的禁忌证。(3分)
六、病案分析(10分)
患儿,7个月。昨日下午起大便稀薄,渐转为蛋花汤样,气味臭秽,至今晨已泻8次,便前啼哭不安,呕吐2次,不思进食,小便短黄,舌苔黄腻。体温38.2℃。大便常规:黄,稀,白细胞+。
请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推拿治则,处方。
答案
一、选择题
【A1型题】(每题1分,共30分)
1~5 ACBCC 6~10 DB CAC 11~15 EDBDA 16~20 CCEAC
21~25BBBDD 26~30 EC BC B
【B型题】(每题0.5分,共10分)
1~3 BCD 4~6 BCA 7~10 CBAE 11~13 CEA 14~16BEC 17~20 BACD
【X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ABC 2.ACD 3.ACDE 4.ABCD 5.ABCDE
6.ABCD 7.ABCD 8.ABCDE 9.ABD 10.AC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 是指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在功能活动上,均稚嫩和不完善。
2. 即医者以食指或拇指同时按压寸、关、尺三部,并用轻、中、重三种不同指力来体会脉象的变化。
3. 是复式操作法的一种,术者用左手握住小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使掌心向上,用右手拇指外侧缘自小儿肾水穴,沿手掌边缘,经掌小横纹、小天心,推运至大指端脾土穴,称为运水入土。
4. 两拇指分别自小儿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300次,称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5. 是指哮喘急剧发作,经合理应用拟交感神经药物仍不能在24小时内缓解,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混合喂养
2.推拿法 手法名称 穴位名称
3.外感 饮食内伤 解表 清热 消导
4.定惊醒神 通关开窍
5.拿捏法
6.快 慢
7.手指及足趾 滑利关节 消肿止痛
8.降逆止呕 升提止泻
9.开窍醒神
10.急惊风 慢惊风
11.头颈软 口软 手软 脚软 肌肉软
12.5
四、判断题(共4分)
1.错 2.错 3.对 4对
五、简答题(共6分)
1.答:捏脊有拇指后位捏法和拇指前位捏法。
拇指后位捏法:患儿俯卧,露出被捏部位,术者双手呈半握拳状,拳心向下,拳眼相对,用拇指桡侧缘吸定并顶住小儿龟尾穴两旁皮肤,食指、中指前按,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同时用力提拿,自下而上,双手交替捻动至大椎穴处。
拇指前位捏法:患儿俯卧,露出被捏部位,术者双手握空拳状,拳心相对,拳眼向前,两手拇指伸直前按,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顶住小儿龟尾穴两旁皮肤,拇指、食指同时用力提捻皮肤,自下而上,双手交替捻动至大椎穴处。
2. (1)某些急性传染病。
(2)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
(3)出血性疾病及正在出血的部位。
(4)骨与关节结核和化脓性关节炎。
(5)烧、烫伤和皮肤破损的局部。
(6)各种皮肤病患处。
(7)骨折早期和截瘫初期。
(8)极度虚弱的危重病患者和严重的心脏、肝、肾疾病。
六、病案分析(10分)
诊断:泄泻(2分)
分型:湿热泻(2分)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2分)
处方:清脾经100次、清胃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小肠300次、退六腑200次、揉天枢100次、揉龟尾100次、推天柱骨100次。(4分)
期末模拟试题A及答案.doc
期中模拟试卷A及答案.doc
期中模拟试卷B及答案.doc
第一章 概论 .doc
第二章诊法概要 .doc
第三章推拿手法 .doc
第四章 推拿穴位 .doc
第五章常见病症推拿治疗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