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成立于2002年,于2023年8月由中医系更为现名。学院前身是湖北省中医药学校中医基础、中医临床教研组和荆州卫生学校中医药教研组。著名学者田金洲院士、中医法第一批起草者陈珞珈教授曾在此学习,长江学者吕文亮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陈刚教授曾在此执教,为学院确立了深厚的专业学术传统和良好的专业学术声望。学院是湖北省“全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是学校中医特色所在,为学校重点发展院部。
学院内设中医基础、中医临床、针灸推拿、骨伤康复、中医养生、医学美容六个教研室和学生科、综合科两个行政科室。开设有中医学、中医骨伤、针灸推拿、中医养生保健、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健康管理等专业。拥有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1个,教育部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2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湖北省(A等)高水平专业群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个,湖北省特色专业2个,湖北省“3+2”分段培养专业1个,行业企业“订单式”培养专业4个。学院牵头教育部职业院校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开设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4个,主持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2个,建设有《中医诊断学》《针灸学》等省级精品课程。形成了以中医药类教育为主体、涵盖康复、医学美容等医学技术教育的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128人,其中硕士/博士85人,双师型教师111人,国家执业医师98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师18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考官72人,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3名。学院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中医学教师团队),省级技能名师工作室2个(中医学专业孙权工作室、针灸推拿专业刘世红工作室),荆州市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2个;学院教工党支部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获国家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和参编国家级中医药院校教材130余部。由我院教师主编的《中医基础理论》《康复评定》《中医护理》等教材被遴选为国家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小儿推拿》等教材被评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优秀融合教材。
学院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充分,实验实训中心建有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医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湖北省医学美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荆州市中医药养生和健康服务研究重点实验室;装备可供学院专业使用的专业实验实训室27个、公共及专业基础实验实训室30余个。拥有包括学校直属附属荆州市中医医院、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附属公安县中医医院、黄冈市中医医院等在内的专业实习教学基地40余个。
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医教协同,推进人才培养工作,专业学生在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大赛、“湖北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金奖、一等奖等奖项;毕业生就业率居于全省同类学校前列;每年均有众多学子通过专升本到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民族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本科院校进一步深造。多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1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志愿者”“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黄贵军(2003级)、“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彭伟(2006级)、“大学生自强之星”魏春宇(2019级)等为代表的大量优秀毕业生。
学院遵循学校办学思路,坚持特色立院,学科强院,围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这一主线,锐意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争创一流的教学质量,努力培养高质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2024年8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