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一哲 涂诗宇)为帮助医学新生筑牢专业信仰、明晰成长方向,传承大医精神。近日,我院以“新生专业思想教育暨大医文化讲坛”为载体,创新采用“专业教师+基层优秀校友”双讲模式,邀请校内专业教师与扎根一线的优秀校友同台分享,从专业认知与职业实践双维度,为新生送上一场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温度的医学启蒙课。本次大会按专业分设两个会场:临床医学专业在312阶梯教室,口腔医学专业在校学术报告厅。
江北医院副院长蒋盛俊、健乐口腔诊所负责人乔班、临床医学院院长曹礼荣、党总支书记管祥兵,副院长李丽、党总支副书记刘红、学生科全体教师及2025级全体新生共同参与。
专业教师领航:深耕医学沃土,筑牢专业根基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活动中,蒋盛俊副院长以学校校训“笃行”为切入点,结合三十余年临床与管理经验,深入阐释“专业为骨、人文为血、操守为魂、坚韧为气”的深刻内涵。他通过真实病例,生动讲述了医者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并重的重要性,勉励同学们科学规划大学生活,清晰解答“医学专业学什么”“未来能做什么”的核心问题。“医学生学习既要扎实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始终怀揣对生命的敬畏。”这句话,让新生深刻认识到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与价值。

李丽副院长则通过详实数据,以“解码医学专业,锚定学习方向”为核心,解读了我院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分析了当前基层医疗人才缺口现状与发展机遇,并结合医学学科特点与行业发展趋势,为新生系统梳理专业脉络。同时结合我院大医文化内涵,为同学们讲述三位优秀校友扎根乡镇、服务偏远地区的感人事迹,激励新生树立“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信念,建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职业初心。

基层校友传经:扎根一线实践,明晰职业路径
在基层校友分享环节,优秀校友乔班从自身求学到创业的成长经历,分享了当前数字化诊疗、显微根管治疗等口腔医学前沿技术,通过典型案例解析临床决策过程。同时还针对新生关心的职业规划、就业准备等问题给出实用建议,他从在校期间如何提升实践能力,到求职时如何匹配基层岗位需求,再到入职后如何快速适应工作节奏,句句皆是肺腑之言,条条可见实操真章。他鼓励同学们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提升学历层次。

我院陈昌辉老师为同学们系统梳理了口腔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安排与职业发展路径,详细解读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与就业前景。并在分享会现场播放了优秀校友李豪的寄语视频,“基层医疗舞台虽小,但能真正实现‘用所学帮到人’的价值,这正是我们学医的初心。”一句话,让新生对基层医疗岗位有了全新认知,进一步增强新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聘任仪式:传承责任,激励前行
在庄重的聘任仪式中,曹礼荣院长分别为蒋盛俊副院长与优秀校友乔班颁发聘书。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的传承,学院期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医者精神与专业信仰持续激励学子奋发向前。

新生明志:誓言铿锵,初心如磐
2025级新生代表伊加提与余若溪分别代表临床和口腔专业发言,表达了投身医学事业的热忱与憧憬,承诺将珍惜大学时光,踏实求学,勇担医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最后,全体新生庄严宣读医学生誓词。
互动交流升温:答疑解惑聚力,共绘成长蓝图
在互动环节,新生们围绕“医学专业学习难点”“基层就业发展前景”“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等问题积极提问。专业教师从学习方法、学科发展角度耐心解答,校友则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实战经验,现场氛围热烈融洽。“之前担心基层工作条件差,听完学长学姐的分享,才知道基层有这么多发挥专业的机会!”一名新生在交流后说道,对未来的医学道路更有信心。
此次新生专业思想教育暨大医文化讲坛,将专业知识传授、职业规划指导与大医精神传承有机结合,既帮助新生快速建立医学专业认知,又为其未来职业选择提供了清晰指引。我校将持续深化“校地联动、校友协同”的育人模式,通过大医文化讲坛等平台,让更多优秀教师、基层校友走进校园,为医学新生成长赋能,助力培养更多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健康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审核 管祥兵 编辑 李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