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热剧、打王者,本是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00后大一学生胡万堃寒假正确的打开方式。随着疫情不断发展蔓延,“手机控”胡万堃坐不住了,他整理好行李,主动从宜城市城区搬到雷河镇。
“镇里基础设施还是差一些,长期在城区生活也习惯了,很多东西都没办法带来。”胡万堃表示,这些生活上的不方便,都是为了更方便的奋战在战“疫”一线。搬家当日,胡万堃就来到宜城和钟祥国道交界处路段执勤,负责过往车辆人员的体温检查。常常不能按时吃饭,只能靠泡面来填饱肚子,晚上累了也只能到帐篷里的床板上稍作歇息,有时候还需通宵执勤。![]()
据胡万堃介绍,他这样做,是受到了他的父亲,“50后”老学长胡明学的影响。胡万堃的爸爸胡明学毕业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他们父子俩学的都是中医专业,爸爸是他大32届的同专业校友。“爸爸已经在宜城南高速出入口执勤几天了,我待在家里不安心。”胡万堃说,虽然同在宜城,同在高速执勤的父子,却很难见上一面。
![]()
后来,高速路上的志愿者越来越多。胡万堃将战“疫”阵地转移到了宜城市雷河镇明学卫生院,该医院人员、物资紧缺,刚“入门”的“小中医”胡万堃只好提前走向了战“疫”一线战场。
胡万堃每天会用耳温枪或额温枪查出入院患者体温,查出发烧患者再用水银温度计复查,查出发热、咳嗽患者会登记基本情况,安排到本院发热留观室,并立刻上报雷河镇卫生院。有一名发热患者,他特别恐慌,他特别害怕去镇卫生院,怕那里人多,去了再也回不来了。胡万堃拿了预防新冠的中药给他喝,“您先去拍个CT,发热不一定就是新冠肺炎,您别慌,中药对新冠肺炎预防和治疗有很好的作用。”胡万堃的话让这名患者慢慢平静了下来。
![]()
黄芪、金银花、陈皮、防风、贯众……胡万堃每天都要跟这些中药打交道,医生开完药后,他就要独立进行中药熬制工作。“预防新冠的药只有几种,医生会根据病情辨证施治,药方一般都有二三十味药。”胡万堃表示,配药,得一味药一味药的去抓,穿着防护服抓药十分不方便,因为药量会直接影响药效,他每次配药都特别小心。将药倒入熬药机中,等待一个小时,再封装成一小包一小包的,这样患者可以直接饮用,对于不好加工的药物,胡万堃还要用粉碎机粉碎再进行熬制,一趟下来,汗水早已湿透了全身。除了配药,门诊院区消毒杀菌,医疗物资分配,发热病人转运等工作,胡万堃也时常要处理。
![]()
与“手忙脚乱”的胡万堃不同,在宜城市大雁工业园区大雁卫生院坐诊“老中医”胡明学是一位医术精湛的老中医,十里八乡的病人都慕名而来,近期病人多时,他每天都要接诊上百名患者。“黄芪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金银花可以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苍术可以健脾、燥湿,藿香驱风散寒、祛湿、发汗抗菌。”胡明学给一些发热病人介绍中药汤剂的作用。
![]()
发热病人回家服用中药汤剂,还需要自行隔离。在此期间,胡明学会询问患者是否持续发热,了解病人的病情发展状况。“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治疗效果良好,大部分患者服用中药方剂以后,效果显著,发热症状消退。”谈到这里,胡明学大夫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目前,宜城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实现“清零”,胡明学父子的工作也稍许轻松了一些。作为中医世家,胡明学认为孩子应该在学校去认真系统学习知识,这样对于中医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然后通过实践工作把所学的知识活用,更好的去传承中医文化。胡万堃表示,通过此次疫情,他真的认识到中医非常重要,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名医学生,医术水平要不断学习提高,同时还要学会与患者有效沟通,将来能成为和父亲一样德才兼备的好医生。![]()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两代中医人,同心齐抗疫。“00后”小学弟和“50后”老学长因为疫情很少在一起,各自奔波在抗疫一线,但父子俩人的心却越来越近……
![]()
文章:王不留行 一范
编辑:郭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