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开创未来,奋斗成就梦想。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医生护士到快递小哥,从社区干部到环卫工人,从科技工作者到机关职工,各行各业、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汇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也让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显得格外不同。致敬新时代劳动者,本台今起推出特别报道“劳动光荣、奋斗有我”。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护士陈春丽。疫情初期,作为产科护士的她,被抽调到医院发热门诊,带领30名护理同仁义无反顾投入“战斗”。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主院区的产科病房里,陈春丽正在为一个几天大的婴儿洗澡,忙碌之中又透出丝丝的平静。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教学组长 陈春丽:“回到产科,新生儿诞生是非常开心的,那时候可能心理、精神、身体那种感觉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1月20日,一个看似普通的工作日,陈春丽接到了医院护理部的电话,要她担任新组建的发热门诊护理专班的组长。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教学组长 陈春丽:“我当时一听到我就说不用考虑,我觉得这个时候,其它的事情都放在一边,我说我随时可以出发,马上上战场的那种感觉。”
临危受命的陈春丽把自己只有8个月大的孩子送回老家,毅然走上了抗“疫”一线。很快,来自不同科室的31名护理人员集结完毕,迅速进驻到发热门诊。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教学组长 陈春丽:“像我第一天穿防护服,手都在发抖,很害怕,戴着口罩,我要检查气密性,我就一直捂着,怕万一没有戴好。”
害怕,并没有让陈春丽和她的战友们退缩。护理专班是个新团队,陈春丽一边抓紧时间恶补感控方面的知识,一边带领大家不断练习和强化操作技术,她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团队成长起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护士 杭燕平:“她自己亲自试当病人,去考虑我们咽拭子是如何采集,采集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然后我们一一进行视频拍摄。”
发热门诊的护士要协助医生看诊、登记患者信息,还要抽血、采样、输液,工作量大。最忙的时候,陈春丽所在门诊一天要接诊1000多名患者,日均采集500多例咽拭子。而一些病人出现的焦躁、恐慌的情绪,也给护理团队的队员们很大的精神压力。作为组长,陈春丽必须安抚好队员们的情绪。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护士 李伟:“精神压力大的时候,感觉神经总在绷着。她就把我们聚在一起,坐在一起聊天,大家在一起很好,得到了一些放松,很亲民,就像我们的大姐姐。”
2月23日,在发热门诊连续工作35天、多次主动拒绝“换防”的陈春丽,收到了医院下的“强制休息令”。可陈春丽只休息了半天,就再次披挂上阵。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教学组长 陈春丽:“如果全部人换走了,工作很难做。新人要适应新的工作,要进行培训。第二天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跟我私聊、电话,或者面对面就说,陈老师我愿意留下来,我不走。 ”
两个多月下来,发热门诊医护团队接诊近万名发热患者,没有一例医护人员感染。3月15日,奋战53天后,医院撤销发热门诊,护理专班的队员们隔离期满后,陆续回到了原来的科室工作。而此时的陈春丽最思念的,就是自己已经快要满周岁的孩子。
“小晨晨,妈妈和爸爸明天都回去了。”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产科教学组长 陈春丽:“现在给他开视频,他都不看你一眼,他都没有这种意识了。孩子这个时候很关键,要学走路、要学说话,你不在他身边,你跟他没有感情,他不看你,其实心里蛮酸的,但不遗憾,他长大了会理解的,我可以慢慢告诉他这个过程。”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汪佳睿 程德明 责任编辑 肖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