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孟茂林(医疗系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

发布者:  时间:  浏览:2012-05-01

简介:孟茂林,男,汉族,1984年出生,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许张村人。现为我校医疗系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青团员。1995年10月,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孟茂林不幸患上恶性淋巴瘤。11年来,他一直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先后住院4次,化疗40多次,放疗90多次,累计花去医疗费12万余元,至今仍举债4万余元。但他从未放弃学习的机会。

中共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

关于开展向孟茂林同学学习的决定

各党支部、各系部处室:

正值全校师生兴起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之际,我校学生孟茂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生动诠释和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

孟茂林,男,汉族,1984年出生,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许张村人。现为我校医疗系200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青团员。1995年10月,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孟茂林不幸患上恶性淋巴瘤。11年来,他一直顽强地同病魔作斗争,先后住院4次,化疗40多次,放疗90多次,累计花去医疗费12万余元,至今仍举债4万余元。但他从未放弃学习的机会,并决心成为一名医生为他人减轻病痛,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他从红安县一中考入我校,实现了学医的梦想。上大学后,他乐观面对生活,勤奋好学,从不无故迟到、旷课,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团员、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他立志要做个白求恩式的好医生将来为人民服务,即便是自己的生命终止了,也要把遗体捐献出来供医学研究和教学之用。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孟茂林同学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他理想信念坚定,在病痛考验面前,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入团誓言。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孟茂林同学胸怀报国之志、为民服务之心,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经常力所能及地帮助周围的人。作为一名贫困生,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始终乐观向上,省吃俭用,尽量减轻家庭负担。作为一名重病患者,他始终艰苦奋斗,在顽强同病魔作斗争中磨砺自己的坚强意志。

11年来,他用生命书写着当代青年辉煌的生命诗篇,为广大青年树立了珍爱生命、克难奋进、知恩图报、立志成才的楷模。

为此,校党委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向孟茂林同学学习。

学习孟茂林同学珍爱生命、知恩图报的美好心灵。

学习孟茂林同学克服困难、勇斗病魔的顽强意志。

学习孟茂林同学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

学习孟茂林同学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拼搏精神。

学习孟茂林同学信念坚定、理想远大的优良品质。

校党委号召全校师生员工,要把学习孟茂林同学的先进事迹同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结合,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同学习身边的先进典型相结合,同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相结合,深入领会孟茂林精神。教职员工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培养出更多孟茂林式的优秀大学生,为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快速健康发展而共同努力。

二○○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感动荆州2006年度人物孟茂林促我们奋然前行

2007年2月9日20:00,在荆州凯乐大剧院隆重举行感动荆州2006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总有一些身影,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股力量,促我们奋然前行! 2006年,你曾经被谁感动? 2006年,谁感动了荆州? 2006年,是谁带给我们最多的泪水最多的感动?是谁用自己的行为为我们丰富并诠释了感动的内涵?

“感动荆州2006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由中共荆州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广播电视局主办,荆州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一项大型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寻找、发掘、宣传我们身边的感动人物,弘扬无私无畏的社会正气,倡导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褒奖鼓舞人心的传统美德。

2007年的日历已经翻过去好多页了,可在我们很多人的脑海中,2006年的很多感动,依然留在这里。并且因为拥有了一段距离,反而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了。我们好像看见在万家灯火中,在茫茫人海里,他们向我们走来。他们带着2006年这一年春夏秋冬的阳光和细雨,更带着沉淀在心里的那一份感动。当我们被感动这两个字眼又一次唤醒的时候,我们看到感动离我们是这样近。

《感动荆州》为孟茂林颁奖现场

有这样一位小伙子,11年前,年仅12岁的他被确诊得了“恶性淋巴瘤;在这11年里,他一次又一次地面对死神,不屈地与病魔抗争,并以顽强的毅力考上了大学;2006年秋天,当病情再次恶化时,他向学校提交申请,希望自己的生命终止后,把遗体捐献出来以供医学研究。

《感动荆州》2006年度人物获奖者孟茂林。

男主持:刚才看短片的时候,我注意到两个细节,一个是你在病房里,好象还在跟其他病友谈心,光看这个细节,我根本不会把你同一个癌症病人联系起来。

孟茂林:我认为生命最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活着的每一天是精彩、有贡献的就行了,结果无所谓。也许我明天就要离开了,但至少我活着的每一天是阳光的,其余的都不重要。

男主持: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你摁在遗体捐赠申请书上的手印。你才23岁啊,这么年轻!摁下这个手印的时候你心里是什么滋味?

孟茂林:这其实是我埋在心里很多年的一个念头,这么多年来,我得到了社会太多的关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要给所有爱我的人一个回报。所以,摁手印之后,我心理反而轻松了许多。

女主持:让我们用热列的掌声为这位坚强的小伙子祝福吧!

“感动荆州2006年度人物”评选委员会对他的评价是:孟茂林的身上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克难奋进的精神,他的行为,必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更好地生活。

“感动荆州2006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授予孟茂林的颁奖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承载了太多的不幸和苦难,但他始终微笑着,并用一个血红的手印,许下了他对生命的庄重承诺!

与癌抗争11年 吻着死神求学

11月14日,在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疗系办公室,记者见到孟茂林。当老师介绍说,他就是那个得了癌症的学生时,记者实在无法将他与癌症病魔联系起来。孟茂林身穿一套运动服,见到记者一点也不腼腆,微笑不自觉地爬上了他的面容,虽然看起来有点黑瘦,个子也不是很高,扑面而来的青春笑容却让人下意识的感觉,这就是一个健康向上的阳光男孩,病魔与他无关。

不幸在12岁时 癌症突然降临

1984年,孟茂林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普通中学教师,母亲是一名农家妇女,家中有三个妹妹,虽然日子清贫,却也其乐融融。

幸福的家庭样样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个不同。1995年10月的一天,厄运悄然降临于这个家庭。茂林身上忽然起了一些小豆样的疙瘩,引起了父亲的注意,到医院就诊后,医生检查说是淋巴炎,吃点药就好了。孟茂林很认真地连续吃了几个月药,也打了几个月针,这些疙瘩不但没见消退,反而愈长愈大了。

1996年春节后,放心不下的父亲又带着儿子去县城医院就诊,这次仍被诊断为淋巴炎。治疗期间不断地打针,使得孟茂林全身浮肿,走路不便,医生和老师都劝他在家休息,不愿落下功课的茂林却总是趁妈妈出工后,强忍着疼痛,蹒跚地走到学校去。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他暗暗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医生,帮助自己,也帮助更多的人脱离病痛的折磨。

1996年4月5日,这一天,对于孟茂林,是个黑色的日子。看着儿子病情的毫无好转,父亲只好带着他奔赴武汉检查。经省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细胞学检查,茂林的病确诊为“何杰金氏病”恶性淋巴瘤。一位教授对孟父说:“这病很难治,需要很多钱。”他劝孟父放弃治疗,不如回去让茂林吃些好的,喝些好的。这些话语无疑是给孟茂林判了死刑,而他,当时才仅仅十二岁。

焦急的父亲顿时昏了过去。醒过来时,孟茂林认真地对父亲说:“爸爸,我们不要听那位医生的,我们回家去找老医生,我的病一定会治好的。”透过朦胧的泪眼,12岁儿子那对生命执着追求的目光激荡了父亲的心。父亲暗下决心,再苦再难也要尽力帮孟茂林摆脱病魔,因为他是那么乖巧懂事的孩子。

家里的积蓄很快都用于治病了,孟父踏上了四处借债、八方寻医的路途。一丁点儿微小的效果都让一家人格外振奋,他们坚信,茂林一定会没事的。

与病魔苦苦 抗争11年

面对癌症,孟茂林身上表现出了一种一般孩子少有的镇定和信心,他告诉自己,不但不能放弃自己,还要乐观地面对生活,面对每一个人。

1996年9月的一天,孟父带着孟茂林去120里外的吕王镇求医,那段路程全是大山,为了节省车费,父子俩舍不得坐车,骑着自行车出发了。途中遇上了大雨,唯一的桥给淹住了。河面宽,水势猛,人下去极可能被水冲走,如果回头,至少还要走100多里的山路。望着汹涌的流水,看着因病情日益严重无力行走此刻伏在自己背上的儿子,父亲横下心背着儿子趟了下去。刺骨的河水冻僵了他们,冰凉的水不时从脸上滑过,分不清哪是汗水,哪是河水,湍急的河水险些将他们冲走,他们仍然坚持着过了河,前面就是希望啊!最后,他们还是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顺利上了岸,父子俩心中五味俱全。

1996年10月,孟茂林在湖北省肿瘤医院做化疗。化疗的副作用很快就显现出来了,他的头发掉光了,而这仅仅是表面的现象,很多看不见的痛苦更是无时无刻无休止地折磨着他:口腔溃疡、胃肠不适、呕吐、头晕眼花等等不时“袭击”着他脆弱的身体,他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但是,看到父亲在旁边心疼得掉眼泪,年幼的孟茂林苍白的脸上又泛起乐观的微笑,他安慰父亲:“爸,没事的,我很好。”

治疗期间,孟茂林的一位病友因无法忍受化疗的痛苦而选择了跳楼自杀,但他从未放弃对生命的追求,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同病魔作斗争,哪怕只有一点希望。

11年来,他就是这样鼓励自己挺过来的。即使在医院化疗期间,孟茂林也没有放弃学习,每天在吃过饭之后,他总是在医院外的露天休息场所的供人病人娱乐的石桌椅上,摊开书,央求父亲给他讲课。他的好学引来了病友们赞扬的目光。

读书梦终于 在坚持中圆了

1998年下半年,在肿瘤医院老中医的指导下,孟茂林开始进行口服中药治疗,每天一副药,一喝三年。每天都是父亲下了晚班后,打着手电筒走30多里山路回家亲自把药煎好,然后端给他。几年的治疗,茂林的家早就家徒四壁了,但是对儿子治病的决心从来没有放弃过。实在无钱购药时,茂林就自己上山摘采一部分草药,就这样,父子俩还认识了不少中草药。

感受着医学的神奇,孟茂林立下决心,一定要认真读书,实现小时侯当医生的梦想,与病魔做一辈子斗争。在这种思想的支撑下,初中三年,孟茂林从未因化疗、放疗而停止学习,相反他从不无故旷课,在校积极参加活动,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优秀团员。01年茂林的病情恶化,不得不停课休学一年。2002年5月出院后,他参加了复习20天,以490分进入红安县一中。

进入高中学习后,父亲便无法护理他了。母亲担心他的身体太虚弱,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病情恶化,放下家中的三个小妹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不足20平米的小屋来照顾他。为了维持生计,母亲一边拾废品,一边做零工,拉过母亲长满老茧的手,茂林泪如雨下,他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健健康康,少给父母增添麻烦。他知道,惟有用更刻苦学习用成绩来报答母亲。

高三下学期,由于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孟茂林常常感冒,高考前两个月几乎每天都要打一针。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到了高考,皇天不负有心人,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读医科大学。当他收到入学通知书时,他欣喜若狂地高喊:“我终于可以上大学了!”

读书是他战胜病魔的“良药”

生活中,你永远见不到孟茂林的痛苦,他永远带着真诚的微笑,用一颗火热的心来对待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别人生病了,他总是嘘寒问暖,别人需要帮助时,他毫不吝啬地伸出援助之手。他牢记当教师的父亲的教诲:要象藤野先生一样对待别人,要象鲁迅先生一样对待自己,要象雷锋同志一样对待学习,要象爸妈爱你一样去爱别人。

孟茂林庆幸自己在多年的病痛中坚强不屈,而不是向命运低头;学会的是感恩,而不是怨天尤人;学会的是顽强不息,而不是懦弱沉沦。他不顾医生和老师的劝阻,要跟健康同学一样生活学习,课余时间也爱看书、运动,参加公益活动。在他看来,书就是他的命,读书就是他战胜病魔的“良药”。

前不久,孟茂林的病情再次恶化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再三劝告下,才请假一个月回家治疗。可是一个月后,他并没有返校。化疗期间,他出现了腹泻八天不止的严重症状。治好腹泻后他又陷入了昏迷状态。五天五夜的昏迷,气若游丝,只剩下心脏微弱的跳动,各大医院都拒绝治疗。悲痛的父亲在他病床前昏倒数次,最后强忍着悲痛准备为他安排后事。孰料,几天后他竟凭着超强的求生意识逃脱了死的召唤醒了过来。

又一次从死神的魔掌中逃出的孟茂林在九死一生的惊心动魄中,失去了记忆,不识字,不识数,父亲流着眼泪为他一遍遍的读着临走时临床7班全体同学写给他的留言。奇迹发生了,茂林慢慢恢复了意识,清醒了过来。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爸爸,我要读书!”

“我的生命是属于大家!”

现在,孟茂林每天7点都要从学校出发到中心医院做放疗,白细胞3000-4000之间(正常4000-10000),腰部及盆腔放疗部位疼痛,腹泻,全身乏力,已用7000余元,家庭再也无法为他承受下去了。但孟茂林还是很感激地告诉记者,他在这11年里接受了很多很多的爱,这些爱来自党,来自社会,来自母校,来自父母……,而一直与病魔斗争的他,还一份都没有回报。可是,他说:“我的生命不是我自己的,是属于大家的!我得到的爱太多太多了,我现在活着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更多的人,为了这个社会。有一天,在我生命终止后,我希望能把我的遗体捐献出来供于医学研究。”

孟茂林知道,骨髓移植手术可以救他的命,但面对一贫如洗的家,他实在不能也不愿意再让这个家庭为他继续操心,他告诉自己,现在只管好好读书,好好生活,等将来赚够钱了,再去做手术,将来把自己奉献给医学界。

生命仅有一次,对于孟茂林来说,这仅有的生命更显得短暂而曲折。记者将继续关注这个坚强勇敢的好青年,希望他最终能够战胜病魔,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荆州晚报记者 邹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