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是为了保障每位消费者的利益,提醒我们在消费活动中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坚持理性消费而设立的节日。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很容易掉进网络购物诈骗的陷阱里。了解一些消费心理常识,可以让我们迅速看穿这些销售套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几种常见的消费心理
01从众心理
消费者在采取购买决策上,会表现出从众倾向。比如:购物时喜欢到人多的商店;在品牌选择时,偏向那些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在选择旅游点时,偏向热点城市和热点线路。
02权威心理
消费者推崇权威的心理,在消费形态上,多表现为决策的情感成分远远超过理智的成分。在网购中消费者往往倾向选择自己喜欢的明星代言或者明星直播间带货的产品。
03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实际上是消费者“货比三家”的心理。当消费者对某一价值无法评估时,就会拿参照物进行对比,获得一个确定性的结果。
正如乔布斯所说“顾客不是要占便宜,而是要有一种占了便宜的感觉。”例如,服装店的大衣价格,原价599,现价299。现价比原价低,原价就是一个锚点,让客户感觉自己占了便宜。
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首先,大学生的消费应与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消费支出应该与收入相适应,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未来收入水平预期。
其次,大学生应该理性消费、避免攀比跟风。要杜绝从众、攀比等消极的消费心理,不要一味追求时尚,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尽量避免因心血来潮、一时头脑不冷静引起的情绪化消费。
最后,大学生要勤俭节约,合理消费。读书在拥有“知识财富”的同时,也要在实际生活中管理财富,养成好的理财习惯,掌握必备的理财常识。
在网络付款与分期付款盛行的当下,似乎每一笔商单交易都不似从前直接用现金付款那般沉甸甸的,除了拿到商品的那一刻,其他时间都没有什么购买的实感,而正是因为这种错觉的存在,消费也变得更加轻易了,这也让消费的度越来越不好控制。
因此,理性消费,刻不容缓!
消费者投诉电话:1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