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针灸推拿美容学》课程标准
学时:108学时 (理论学时:40学时,实验实训:68学时)
适用专业:医学美容技术
先修课程:《中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基础》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针灸推拿美容学》根据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各医学美容机构及美容院等岗位的能力需求设置。是针对美容专业而设置的一门临床课程,作为美容技术的重要操作手段。《针灸推拿美容学》兼顾美容师岗位的考核标准,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定位
《针灸推拿美容学》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重要实验操作课程之一。符合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任职的要求,开设于第二学期,108学时。在课程体系中,其前修课程是《中医学基础》、《解剖生理学基础》,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本课程为后期的《美容实用技术》、《中医美容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推拿美容的含义、特点及其发展,掌握中医经络系统的组成、基本规律,常用腧穴定位主治及其与针灸推拿美容的关系,同时介绍针灸推拿美容的原则、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颜面部与四肢形体等常见损美性疾病的针灸推拿辨证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以及养颜祛皱等常用的针推保健美容方法。
(三)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 本门课程是在对该岗位一线工作人员以及毕业生充分调研后,分析调研结果进行课程剖析,校内外老师们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分析其岗位能力和核心能力,参照美容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标准,构建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针灸推拿美容学》课程分为三大模块——理论基础、常用方法、临床治疗。
2.教学模式与方法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采用分组讨论和模拟诊室的教学方法。
3.考核方式 为了突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本课程采用平时阶段性考核、实验操作考核和期末理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阶段考核主要是为了加强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链接,操作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操作程序和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理论考核重在评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
二、课程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针灸推拿美容学中的基本概念、常用美容腧穴的定位方法及主治,常用美容刺灸及推拿操作技术,掌握常见损美性疾病的针灸推拿操作。
2.熟悉经脉系统与针灸推拿美容的关系。
(二)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常用的刺灸推拿操作。
2.能应用针灸推拿学知识进行美容预防保健。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高尚的医学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2.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具备一定的卫生宣教能力。
三、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
学习任务及课时 |
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
一级栏目 |
二级栏目 |
课时 |
1
|
理论基础
|
中医理论基础 |
2 |
知识目标:
1.掌握针灸推拿美容的定义。
2.掌握整体观念、经络学说与美容的关系。
3.熟悉经络与脏腑、阴阳的关系和经络的功用。
技能目标:
能阐述针灸推拿与美容的关系。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针灸学的兴趣。 |
经络系统 |
4 |
知识目标: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
2.掌握十二经脉的命名。
3.掌握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4.掌握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5.掌握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6.熟悉经别、络脉的循行特点。
7.了解奇经八脉的作用。
8.了解经筋、皮部的作用。
技能目标:
能在人体上画出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路线。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专业态度。 |
腧穴 |
40 |
知识目标:
1.掌握腧穴的分类。
2.掌握腧穴的主治规律。
3.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4.掌握十四经脉常用美容腧穴。
技能目标:
能熟练在人体上点出常用腧穴。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专业态度。 |
2 |
刺灸操作技术 |
刺灸方法 |
34 |
知识目标:
1.掌握毫针常用的进针方法。
2.掌握常用的行针方法。
3.掌握常见的毫针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
4.掌握针刺的注意事项。
5.掌握皮肤针疗法的操作。
6.掌握三棱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7.掌握埋线的操作方法。
8.掌握灸法的操作及其适应证。
9.掌握拔罐法的操作及其适应证。
10.掌握刮痧疗法的操作及其适应证。
11.熟悉常用的针刺补泻。
12.熟悉常用的耳穴定位及其操作。
技能目标:
1.掌握进针、行针的操作。
2.掌握灸法的操作。
3.掌握拔罐法的操作。
4.掌握穴位注射的操作。
5.掌握刮痧的操作。
6.掌握穴位埋线的操作。
素质目标:
具有临床操作能力及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
推拿手法 |
14 |
知识目标:
掌握常用推拿手法的操作要领及其适应证。
技能目标:
能熟练运用常用的推拿手法在人体上操作。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 |
3 |
针灸治疗 |
治疗总论 |
4 |
知识目标:
1.掌握针灸推拿美容的原则。
2.了解针灸推拿美容机理的现代研究。
技能目标:
能正确运用选穴的原则、配穴的方法进行针灸处方。
素质目标:
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 |
治疗各论 |
10 |
知识目标:
1.掌握颜面部常见损美性疾病的治疗。如:黄褐斑、粉刺、面瘫、麦粒肿。
2.掌握毛发部常见损美性疾病的治疗。如:斑秃、脂溢性脱发。
3.掌握四肢形体常见损美性疾病的治疗,如:肥胖症、湿疹、慢性疲劳综合征。
4.掌握美容常用的针灸推拿保健方法。
技能目标:
能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辨证分型、针灸处方和刺灸操作。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
四、实施建议
(一) 教学基本要求
1.师资要求 课程组教师负责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负责教研和严格执行教学任务。专任教师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教学能力,具备扎实的针灸学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中医及针灸学知识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专职教师定期到医院针灸推拿科、皮肤科、美容机构进修学习,提交学习总结,对课程改革提出合理建议。保证教师定期参加行业内的研讨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2.实训基地 本课程在校内有两个针灸实训室和一个推拿实训室,能帮助完成经络腧穴学基础理论部分及针刺推拿手法操作部分的实训课程。基于本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强,同时美容皮肤病症在正常人模拟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差异,建议将医院的美容科室或者美容医学机构作为本课程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直观的了解真实的工作过程,实现学校学习与工作岗位的早期接轨,为今后的实习和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3.课程资源 建设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共享,包括授课计划、课程标准、教案、多媒体课件、针灸推拿操作视频,方便学生自学。
(二) 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针灸推拿美容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操作课程,基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参照美容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标准,对内容整合,采用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 紧扣《针灸推拿美容学》实践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如分组讨论法、模拟诊室法等。
3.教学手段
(1)传统教学手段:模具、挂图等。
(2)多媒体教学手段:ppt、视频等。
(3)模拟诊室:通过模拟病人应诊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
(三)教材选用
推荐教材:《针灸推拿美容学》李红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6年
参考资料:
1.《针灸学》石学敏,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年
2.《推拿学》严隽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年
3.《中医美容学》刘宜群,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4.《皮肤科疾病针灸治疗学》姜文,李艳梅,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8年
5.《针灸美容与美形》于原玲,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6.《经络美容学》侯在恩,科学出版社,2004年
7.《中国针灸美容抗衰全书》陈德成,吴中朝,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五、学生评价与考核
为了检查教学效果,衡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本课程的总评成绩一般由过程评估、技能考核和终结性评估构成。过程评估包含学生的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平时测验组成。技能考核指学生技能操作成绩。终结性评估指期末考试。
课程成绩构成表
考核类型 |
成绩 |
比重% |
折合课程成绩 |
过程评估 |
100 |
20 |
20 |
技能考核 |
100 |
40 |
40 |
终结性评估 |
100 |
40 |
40 |
合计 |
100 |
100 |
《美容皮肤科学》课程标准
学时:66学时(理论:54学时,实训:12学时)
适用专业:医学美容技术
先修课程:《医学美学》、《解剖生理学基础》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美容皮肤科学》依据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医学美容机构、美容连锁机构等美容技术岗位的能力需求,基于岗位工作所需职业能力,明确医学美容咨询师、美容顾问、美容导师及高级美容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对专业核心能力——面部皮肤问题的诊断与治疗养护起主要支撑作用。课程内容经课程组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意见,同时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并最终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可行性论证而设置。
(二)课程定位
《美容皮肤科学》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专业核心能力——面部皮肤问题的诊断与治疗养护能力起主要支撑作用。以《解剖生理学基础》《医学美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美容实用技术》、《美容咨询与沟通》等课程的学习或教学实习奠定基础。本着突出损美性皮肤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淡化治疗,强调美容养护技能的原则,使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美容皮肤科学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重点皮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正确地对重点病、常见病进行审美分析、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教学中注重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今后岗位的需要。
本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66学时。
(三)设计思路
本教材共十八章,总设66学时。总论有七章,分别介绍美容皮肤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对皮肤的解剖、组织结构与功能、皮肤病的诊断、治疗以及人体皮肤的美学内涵等进行论述;各论有十一章,主要阐述暴露部位常见损美性皮肤病的诊疗、保健防护技术。前者以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进行课堂讲授;后者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观看光盘、多媒体等实验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和熟悉常见损美性皮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美容养护措施方案以及损美性皮肤病的审美评价。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评估,技能考核、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损美性皮肤病如皮肤附属器疾病、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熟悉皮肤的解剖、组织结构、生理功能、防治调护原则及方法。
3.了解损美性皮肤病的病因与病理、皮肤美学相关理论。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医学及美学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诊断技术,具备对损美性皮肤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
2.能运用中西医治疗技术对常见疾病进行治疗方案设计与咨询,指导用药等。
3.能结合现代美容实用技术,具备对皮肤病进行美容调护及预防,进行科学审美分析的能力。能进行皮肤美容护理的基本操作。能进行基本的皮肤美容心理咨询。
(三)素质目标
1.注重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热爱美容专业。
2.注重职业思想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求美者服务的职业理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3.注重创新意识、科研意识、终身学习观的培养,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注重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工作岗位的需要。
5.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
学习任务 |
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
课时 |
一级栏目 |
二级栏目 |
1 |
美容皮肤科基础知识 |
绪论 |
知识目标:
1.掌握美容皮肤科学的定义、性质。
2.熟悉美容皮肤科学的研究内容、实施范围。
3.了解美容皮肤科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技能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明确学习范围、目标、任务。
2.能阐述美容皮肤科学的发展简史。
3.初步明确美容皮肤科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 |
2 |
人体皮肤的解剖和组织结构、生理功能 |
知识目标:
1.掌握皮肤解剖和组织结构、细胞组成及其主要功能;掌握皮肤附属器的解剖结构及基本功能;掌握皮肤的七大功能和作用;掌握皮肤审美观及损美性皮肤病美学分析的基本知识。
2.熟悉皮肤的美学特点及美学要素。
3.了解皮肤的血管、淋巴管、肌肉及神经;了解皮肤常见微生物及微生态平衡的基本知识;了解人体皮肤的美学意义。
技能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会正确表述皮肤的解剖结构及主要生理功能。
2.具备分辨皮肤及附属器组织结构的能力,为学习皮肤病诊断等知识奠定基础。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 |
4 |
皮肤美学概要 |
知识目标:
1.掌握皮肤审美观及损美性皮肤病美学分析的基本知识。
2.熟悉皮肤的美学要素及特点。
3.了解人体皮肤的美学。
技能目标:
1.掌握基本的美学分析技术。
2.具备初步的皮肤审美评价及美学分析的能力。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
2 |
损美性皮肤病的病因与诊断 |
知识目标:
1.掌握损美性皮肤病的病史采集、临床表现、临床检查方法。
2.熟悉损美性皮肤病的原发性皮损和继发性皮损的种类和定义。
3.了解损美性皮肤病形成的病因病理。
技能目标:
1.掌握皮肤病的诊断技术。
2.具备对常见损美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
3.会进行体格检查、病史采集等技术操作。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
4 |
防治概要 |
知识目标:
1.掌握皮肤科常用内、外用药的适应证、用药原则、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了解中医药治法及皮肤科常用美容疗法。
3.了解皮肤心理美容与咨询技巧。
4.了解皮肤病护理原则、预防措施、皮肤及其附属器的养护知识。
技能目标:
1.会用美容皮肤科常见的内治、外治、中医药治疗的基本技术。
2.具备指导用药、心理咨询、保健预防的基本能力。
3.会进行初步的皮肤美容心理咨询、疾病预防调护,能对皮肤及附属器进行日常养护。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的职业意识。 |
6 |
2 |
美容皮肤科常见损美性疾病 |
感染性皮肤病 |
知识目标:
1.掌握带状疱疹、疣、头癣、手足癣、甲真菌病、毛囊炎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及预防。
2.熟悉其他感染性皮肤病的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
3.了解常见感染性皮肤病的美学分析、审美评价知识。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重点感染性皮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
2.具备指导中西医治疗用药的基本能力。
3.对重点感染性皮肤病能进行美容养护、治疗技术操作及预防保健指导。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
8 |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
知识目标:
1.掌握黄褐斑、雀斑、继发性色素沉着症、白癜风等重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及预防。
2.熟悉其它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
3.了解重点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美学分析、审美评价知识。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重点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
2.具备指导中西医治疗用药的基本能力。
3.对重点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能进行美容养护、治疗技术操作及预防保健指导。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
6 |
皮肤附属器疾病 |
知识目标:
1.重点掌握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脱发、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及预防。
2.熟悉其他皮肤附属器疾病的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
3.了解各类常见皮肤附属器疾病的美学分析、审美评价知识。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重点皮肤附属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
2.具备指导中西医治疗用药的基本能力。
3.对重点皮肤附属器疾病能进行美容养护、治疗技术操作及预防保健指导。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
10 |
黏膜疾病 |
知识目标:
1.熟悉剥脱性唇炎、接触性唇炎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及预防。
2.了解粘膜疾病的美学分析、评价知识。
技能目标:
1.掌握黏膜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
2.具备指导中西医治疗用药的基本能力。
3.对黏膜疾病能进行美容养护、治疗技术操作及预防保健指导。
素质目标:
培, 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
2 |
角化性皮肤病 |
知识目标:
1.掌握毛囊角化病、毛周角化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及预防。
2.熟悉汗孔角化病、 掌跖角化病的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
3.了解各类角化性皮肤病的美学分析及审美评价知识。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角化性皮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
2.具备指导中西医治疗用药的基本能力。
3.对重点角化性皮肤病能进行美容养护、治疗技术操作及预防保健指导。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
4 |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
知识目标:
1.掌握银屑病、多形红斑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及预防。
2.熟悉玫瑰糠疹的诊断、治疗指导、美容治疗与预防。
3.了解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美学分析及审美评价知识。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重点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
2.具备指导中西医治疗用药的基本能力。
3.对重点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能进行美容养护、治疗技术操作及预防保健指导。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
2 |
物理性皮肤病 |
知识目标:
1.掌握慢性光化性皮炎的诊断、鉴别诊断、用药指导、美容养护措施及预防。
2.熟悉日晒伤、冻伤的诊断、用药指导、美容治疗与护理。
3.了解物理性皮肤病的美学分析及审美评价知识。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重点物理性皮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
2.具备指导中西医治疗用药的基本能力。
3.对重点物理性皮肤病能进行美容养护、治疗技术操作及预防保健指导。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
2 |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
知识目标:
1.掌握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及预防。
2.熟悉其它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
3.了解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美学分析及审美评价知识。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重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
2.具备指导中西医治疗用药的基本能力。
3.对重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能进行美容养护、治疗技术操作及预防保健指导。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
8 |
遗传、营养与代谢性皮肤病 |
知识目标:
1.掌握鱼鳞病、维生素缺乏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及预防。
2.熟悉睑黄疣的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
3.了解遗传、营养与代谢性皮肤病的美学分析及审美评价知识。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鱼鳞病、维生素缺乏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
2.具备指导中西医治疗用药的基本能力。
3.对重点皮肤病能进行美容养护、治疗技术操作及预防保健指导。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
3 |
结缔组织病 |
知识目标:
1.掌握红斑狼疮的诊断、鉴别诊断、用药指导、美容养护措施及预防。
2.熟悉结缔组织病的概况。
3.了解掌红斑狼疮的美学分析及审美评价知识。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红斑狼疮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
2.具备指导中西医治疗用药的基本能力。
3.对红斑狼疮能进行美容养护、治疗技术操作及预防保健指导。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
1 |
动物性皮炎 |
知识目标:
1.掌握疥疮、螨皮炎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及预防。
2.熟悉其它动物性皮炎的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
3.了解动物性皮炎的美学分析及审美评价知识。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重点动物性皮肤炎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
2.具备指导中西医治疗用药的基本能力。
3.对重点动物性皮肤炎能进行美容养护、治疗技术操作及预防保健指导。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
2 |
皮肤良性肿瘤 |
知识目标:
1.掌握色素痣、粟丘疹、脂溢性角化病、皮脂腺囊肿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及预防。
2.熟悉其它皮肤良性肿瘤的诊断、治疗指导、美容养护措施。
3.了解掌皮肤良性肿瘤的美学分析及审美评价知识。
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重点皮肤良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技术。
2.具备指导中西医治疗用药的基本能力。
3.对重点皮肤良性肿瘤能进行美容养护、治疗技术操作及预防保健指导。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勤奋好学的习惯。 |
6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师资要求 为满足课程实施要求,课程组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1,具备双师素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主讲教师和实训带教教师具备多年的教学和临床工作经历,具备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执业医师资格和高校教师资格。
2.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实训室建设仿照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仿真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专业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训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师的视教清晰展示,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顺利开展。
(2)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具备二级甲等以上有美容科的综合性医院或美容机构,广泛深入开展校院结合,资源共享。学校与美容机构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满足见习、实习的校外实训基地。
3.仪器设备 实训设备完善,能满足专业技能操作和实训需要,主要有皮肤测试仪和电解仪等。
4.课程资源 相关的课程有授课计划、教学进度、教案、课件、教材、试题库、习题集等。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根据《美容皮肤科学》的课程性质、教学内容,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适当运用课堂讲授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示范教学、项目教学、模拟教学、循岗导教等。
3.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量搜集皮肤病及相关美容治疗手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开阔视野;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建立仿真操作环境。
(三)教材选用
推荐教材:《美容皮肤科学》陈丽娟,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参考资料:
1.《美容皮肤科学》田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
2.《美容师》张晓梅,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
3.《颜面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诊治》欧阳恒,杨志波,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4.《美容皮肤科学》张其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5.《现代美容实用技术》乔国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6.《皮肤性病学》陈洪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课程的总评成绩一般由过程评估、技能考核和终结性评估构成。过程评估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平时测验(平时测验由教师自行安排,一般1~3次),学生平时成绩必须有评分依据、有记载;技能考核指学生技能操作成绩;终结性评估指期末考试。以上三项成绩各以100分记。
表一 课程整体成绩表
考核类型 |
成绩 |
权重% |
课程整体成绩 |
过程评估 |
100 |
30 |
30 |
技能考核 |
100 |
10 |
10 |
终结性评估 |
100 |
60 |
60 |
合计 |
100 |
100 |
表二 项目考核成绩表
序号 |
实践项目 |
考核方式 |
权重% |
考核成绩 |
1 |
病案诊断 |
笔试 |
30 |
30 |
2 |
病案治疗指导 |
30 |
30 |
3 |
病案预防养护 |
40 |
40 |
合计 |
100 |
100 |
《市场营销学》课程标准
学时:72学时 (理论:52学时, 实训:20 学时)
适用专业:医学美容技术
先修课程:《美容心理学》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质量意识,掌握医学美容基本知识和生活美容基本技能,同时具备一定医学理论知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在各级美容单位从事美容咨询,在美容企业从事化妆品销售、管理及应用指导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生活美容操作能力、美容咨询能力、营销能力等。本课程的开设为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化妆品的营销提供支撑。
本课程通过对营销各环节的法律法规、管理要点与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营销经营、企业营销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要点,初步具备运用营销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营销实践问题的能力,明确依法营销的观念,同时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为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规范从事销售、企业营销管理和营销调配等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奠定基础。
(二)课程定位
《市场营销学》是我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于第三学期开设,以《美容心理学》为先修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树立依法营销的观念,明辨合法与违法行为;掌握市场营销、企业营销经营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要点,初步具备运用营销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营销实践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规范从事化妆品销售、美容讲师、企业营销经营和营销方案调配等工作提供支撑。
(三)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选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美容行业相关职业岗位要求,选取学生就业所必须掌握的营销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化妆品生产、营销经营和营销方法使用等环节中的管理要点,同时教学内容中融入美容导师和美容师职业资格考试内容,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教学模块:以市场分析基础知识作为第一模块;以市场细分及定位要点作为第二模块;第三模块是市场营销策略模块;第四模块是化妆品营销专项模块。其中第一,二,三模块为市场营销管理通识,第四模块为医学美容职业选择模块。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了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的高度统一,既能够为后续职业模块课程提供知识、技能支撑,又能满足未来岗位任职要求。
在教学模式上,构建以基础知识引领、实践教学交替为主的教学模式,即依据经典理论知识,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实际的工作任务开展教学,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为以后融入工作环境奠定基础。
在考核评价方面,适当增加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参与度的考核,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单以期末考核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途径。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市场营销管理基础知识。
2.掌握市场细分、分销渠道管理、战略导向的市场营销管理的概念;营销的特殊性,市场营销监督管理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3.掌握营销实践活动中各环节的具体办法及管理规定。
4.熟悉我国市场营销管理组织体系及职能。
5.熟悉化妆品标识物、价格广告管理的规定。
6.熟悉国家对化妆品营销的管理规定。
7.了解国际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
(二)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市场营销办法规范从事市场营销,企业营销管理等工作。
2.能够运用化妆品生产管理相关规定,规范从事化妆品检测、营销管理等工作。
3.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相关规定,规范处理化妆品经营企业化妆品进口、销售中的质量与营销管理。
4.能够运用医学美容机构管理相关规定,规范从事医学美容机构临床美容指导等工作。
(三)素质目标
1.明确依法营销的观念。
2.具有以保障使用安全为首要任务,形成踏实严谨、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3.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团队协作、与人沟通的能力。
5.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
学习任务 |
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
课时 |
模块 |
教学项目 |
1 |
市场分析 |
1.导论
2.市场分析
3.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4.购买者行为分析
5.实训:模拟相应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
知识目标:
1.市场营销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2.我国市场营销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3.市场分析,市场营销环境分析,购买者行为分析的概念;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市场分析的原则和主要内容;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的相关内容及体系。
技能目标:
1.会用市场分析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手段来处理现实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学会判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是属于哪一类别。
3.掌握购买者行为分析的相关内容。
素质目标:
树立依法从事市场营销相关工作的观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
22 |
2 |
市场细分及定位 |
6.市场细分
7.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
8.实训:案例分析 |
知识目标:
1.市场定位的有关内容。
2.市场细分的概念和内容。
3.市场细分的方法,原则和作用。
4.市场定位。
5.市场细分及定位过程管理。
6.案例分析要点。
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市场细分法的相关原则作用,依法进行与市场细分有关的各种活动。
2.运用市场定位过程管理于具体案例之中。
3.运用有关知识、初步具备相关消费市场的市场定位细分方面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保障合理分析为首要任务,形成踏实严谨、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3.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明确有原则从业的观念。 |
12 |
3 |
市场营销策略 |
9.产品营销组合策略
10.产品策略
11.定价策略
12.分销渠道
13.促销策略
14.实训:具体案例分析 |
知识目标:
1.产品营销组合策略的主要内容。
2.产品策略的主要内容。
3.定价策略的主要内容。
4.分销渠道的主要内容。
5.促销策略的主要内容。
技能目标:
1.学会依照相关规定分析应用营销策略。
2.能够运用有关知识,正确处理不同市场需求下的销售策略。
3.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实施调研,书写调研报告。
素质目标:
1.以合理分析为首要任务,形成踏实严谨、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3.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6 |
4 |
化妆品营销 |
15.化妆品相关内容
16.化妆品特殊消费人群行为心理分析
17.零售与批发
18.实训:实际案例分析 |
知识目标:
1.化妆品的相关知识(不同肤质使用类型;化妆品的分类等)。
2.化妆品消费人群心理分析要点。
3.零售与零售类型。
4.零售商营销决策。
5.批发与批发类型。
6.批发商的营销特征与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
1.能熟练分析出顾客群的不同肤质,并针对不同肤质人群推荐相应化妆品。
2. 了解零售与批发的区别与联系,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相应选择方式
素质目标:
1.以诚恳,合理分析为原则对不同顾客群进行肤质分析与化妆品选择。
2.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2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师资要求 课程组教师负责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负责教研和严格执行教学任务。专任教师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和较强教学能力,具备扎实的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应用市场营销相关知识分析、解决营销方面的实际问题。兼职教师的教学时间有保障,具备教学热情和教学能力,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定期外出参加学习或专业培训,与美容机构或化妆品企业交流关于课程建设、行业动态的经验,开拓眼界,促进实训基地和课程建设。保证专职教师定期到美容机构、企业生产、质量、销售部进修,提交学习总结,对课程改革提出合理建议。保证兼职教师定期参加教学改革研讨会或专题讲座。
2.实训基地 本课程建议在校内开设实训课程。实训课程具体由带教老师根据实际课程结合行业动态设置安排。同时建议将美容机构、化妆品企业作为本门课程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走出课堂,更加深入直观的了解真实的工作过程,同时体验不同的美容机构、企业文化,提高学习兴趣,真正实现了学校学习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1)项目引领 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具体项目引领下,完成相关理论和实践教学。在校内仿真模拟训练中以案例实训为主要项目,在项目引领下完成相关理论的完整构建;在校外实训基地真实环境实践中以具体市场营销管理、社会企业销售管理与具体销售等为项目,在项目引领下完善理论知识并提升职业能力。
(2)工学交替 在课程教学中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资源,开展项目教学,让学生到美容机构、企业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践,感受真实的就业环境,实现了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亲身体验真实的工作任务,逐渐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教学方法
(1)小组讨论:课堂上和实训过程中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也逐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小组讨论后授课教师要抽查讨论结果。讨论内容包括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自学内容互助学习、经验总结等。
(2)问题启发法:就案例提出问题,通过学习本项目具体内容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分析案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回答问题。
(3)角色扮演法:在处方调剂实训项目中采用分小组讨论并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销售人员或患者,通过模拟过程,掌握销售工作的流程与内容,多角度深刻体会美容讲师的工作岗位。
(4)现身说案法:邀请一线从业人员进入课堂,讲授真实案例,传授实践经验和市场营销管理运用技巧。
3.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用形象的图形、录像、示意图等形式代替原来理论上的文字。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适当采用相应影片放映,模拟实操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市场营销的兴趣。
(三)教材选用
推荐教材:《市场营销学》吴建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资料:
1.《营销学原理》李业,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产品促销手册》韩光军,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3.《市场营销学》吕一林,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4.《实用市场营销学》刘丽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5.《美国市场营销》 桑德霍林,陶婷芳,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以注重考察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改革。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考核。课程的总评成绩一般由过程评估、技能考核和终结性评估构成。过程评估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平时测验(平时测验由教师自行安排,一般1~3次),学生平时成绩必须有评分依据、有记载;技能考核指学生技能操作成绩;终结性评估指期末考试。以上三项成绩各以100分记。
表一 课程整体成绩表
考核类型 |
成绩 |
权重% |
课程整体成绩 |
过程评估 |
100 |
30 |
30 |
技能考核 |
100 |
10 |
10 |
终结性评估 |
100 |
60 |
60 |
合计 |
100 |
100 |
表二 项目考核成绩表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考核方式 |
权重% |
考核成绩 |
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应用 |
对不同性质的市场需求进行需求策略分析 |
课前准备、实训情况、实训报告 |
30 |
30 |
市场营销市场细分与定位 |
对于市场性质定位分类与营销策略定位分析 |
课前准备、实训情况、实训报告、课堂笔记 |
20 |
20 |
化妆品营销实训应用 |
针对化妆品这一特殊产品营销实训应用 |
课前准备、实训情况、实训报告、课堂笔记、课后总结报告 |
50 |
50 |
合计 |
100 |
100 |
《美容化妆技术》课程标准
学时:68学时 (理论:8学时,实验实训:60学时)
适用专业:医学美容技术
先修课程:《医学美学》、《美容化妆品学》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医学知识和医学美学相关知识、美容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从事美容师、美容咨询师、美容顾问及美容导师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美容技术人才。
美容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包括:美容审美与创美能力、美容皮肤护理的操作能力和制定美容护肤方案的能力、选择和运用化妆品的能力、美容临床咨询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等。
本课程通过对化妆造型基础知识、色彩的应用等的学习及实践部分的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创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为将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定位
《美容化妆技术》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专业核心能力——美容审美与创美能力的培养起主要作用。本课程于第四学期开设,以《医学美学》、《美容化妆品学》等课程为基础,这些课程为本课程提供了美学、化妆品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内容包括色彩学基本理论及色彩与服饰搭配,为其后的化妆操作部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职业能力,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三)设计思路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密切联系美容化妆师、造型师等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选取学生就业所必须掌握的化妆基本理论知识、色彩搭配原理、妆容与服饰的搭配、不同人物的化妆造型设计等内容。
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教学模块,九个教学项目:以化妆的基础知识——化妆应用与步骤作为第一模块;以化妆过程中的色彩的运用部分——化妆统一与协调作为第二模块;以化妆应用部分——化妆技巧与文化作为第三模块。第一、二模块为基础部分,为第三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重点通过第三模块的学习为将来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采用教学做一体化、任务引领等方式,即在教师引导性教学的基础上,以学生自行动手操作为主;依据工作任务设计项目,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等方式开展教学,为日后工作奠定基础。
在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时,适当增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实验实训考核、平时态度及期末考核等。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化妆品的特性及不同类型皮肤适宜选用的化妆品。
2.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合理的搭配。
3.掌握每个化妆工具及各种不同类型妆容的特点。
4.熟悉女性不同年龄段的皮肤特点。
5.了解年龄对化妆技巧的限制。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化妆的的基本技法。
2.能够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选定适宜的服饰、妆容并能完成操作。
3.了解流行资讯,能够打造创意妆容。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3.具有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
学习任务 |
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
课时 |
模块 |
教学项目 |
1 |
化妆应用与步骤 |
1.化妆工具的种类、保养、应用
2.化妆品的种类
3.皮肤性质与化妆品的特性
4.化妆品中的肤色倾向性
5.如何卸妆
6.粉底、定妆的方法
7.眉毛、眼睛的画法
8.嘴巴、腮红的画法
9.完整妆面的调整 |
知识目标:
1.掌握化妆品的种类、特性及选用原则。
2.掌握不同部位妆容的特点。
3.熟悉化妆工具的种类、保养。
4.了解化妆品的肤色倾向性。
技能目标:
1.掌握化妆的基本技法。
2.掌握面部各不同部位的化妆方法。
3.能独立进行完整妆面的调整。
4.能够根据不同眼睛、眉形特点选用恰当的化妆方法。
5.能够根据各种不同类型皮肤特点合理选择化妆品类。
6.熟悉不同化妆工具的使用方法。
7.熟练卸妆操作。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
2.形成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
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4.具有良好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塑造能力。 |
20 |
2 |
化妆过程的统一与协调 |
10.脸型对化妆技巧的要求
11.发型与化妆
12.色彩搭配的协调性
13.色彩搭配与眼部化妆
14.色彩搭配与面颊化妆
15.色彩搭配与唇部化妆
16.色彩搭配的整体性
17.化妆与性格的统一性
18.化妆塑造性格
19.化妆中的TPO原则
20.运动妆与环境 |
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种不同脸型对化妆技巧的要求。
2.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
3.掌握不同色彩与性格塑造的相互关系。
4.掌握TPO原则的基本要点。
5.熟悉各类脸型的主要特征。
6.能够根据妆容特点选择合理的发型。
7.能根据面部特点熟练选择妆容色调。
8.了解化妆是如何进行性格塑造。
技能目标:
1.能针对不同脸型进行合理的妆容设计。
2.能够依据妆容特点搭配适当的发型并能独立完成操作。
3.能正确分辨色彩的冷暖关系。
4.能够根据模特眼睛、脸型及唇部的特点合理的选择彩妆颜色并能较好完成妆容的操作。
5.能依据TPO原则进行合理的妆容设计。
6.能够根据模特性格特征选择并完成妆容 。
7.通过不同的化妆技法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
8.能较好地完成一般运动妆。
9.初步依据不同环境特点设计并完成不同类型的运动妆。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2.具有良好的审美、创美能力。
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具有良好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塑造能力。 |
18 |
3 |
化妆技巧与文化 |
21.年龄对化妆的限制
22.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化妆技巧
23.日常服与日妆
24.新人服与新人妆
25.职业服与职业妆
26.晚礼服与晚妆
27.艺术服与艺术彩妆
28.舞台服与舞台妆
29.影视服与影视妆 |
知识目标:
1.掌握年龄对化妆要求的知识点。
2.掌握各种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化妆技巧。
3.掌握各种不同类型妆容的特点。
4.掌握妆容与服饰的关系特点。
5.熟悉各类服饰的特点。
6.熟悉女性不同年龄段时期的皮肤特点。
7.了解年龄对化妆技巧的限制。
技能目标:
1.能对各个不同年龄段人群进行合理的妆容设计并能完成整个妆容的操作。
2.熟练日妆、职业妆、晚妆及舞台妆的化法。
3.能基本完成新人妆、影视妆及艺术彩妆的操作。
4.能够运用不同方法完成服饰和化妆之间的搭配问题。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自我形象的塑造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创美能力。
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4.了解并及时关注流行资讯。
5.培养学生服务他人的意识;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
30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师资要求 课程组教师负责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负责教研和严格执行教学任务。专任教师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和较强教学能力,具备扎实的化妆与色彩基本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化妆与服饰搭配操作,并能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解决问题。兼职教师的教学时间有保障,具备教学热情和教学能力,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定期外出参加学习或专业培训,与兄弟院校交流关于课程建设、行业动态的经验,开拓眼界,促进实训基地和课程建设。保证专职教师定期到医学美容机构进修,提交学习总结,对课程改革提出合理建议。保证兼职教师定期参加教学改革研讨会或专题讲座。
2.实训基地 本课程建议校内实训开设在实训设备完善、能满足专业技能操作和实训需要的实训基地。实训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使教师的示教清晰展示,保证“教、学、做”一体化的顺利开展;配备化妆台、化妆镜,方便教学过程实施。基地里还应配备相应的化妆工具、化妆品等实验器材。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即教师运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将课程内容按照层次和递进关系划分成模块,使理论内容、实训和技能训练在一个小模块中融为一体,使多个模块有机组合,最终形成连贯、系统和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实行教师边教边示范、学生边学边操作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任务引领教学模式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就业环境,体验真实的工作任务,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2.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在实操部分,依据TPO原则进行合理的妆容设计时采用分组并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化妆师或求美者,化妆师依据求美者具体要求并结合求美者自身特点进行服饰、妆容的设计。
(2)任务分派:实训过程中分组,每个小组分派相应的任务,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任务分派包括不同场合、不同人群的服饰、妆容、发型设计等。任务完成后集体讨论、总结、学习。
3.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师的示教清晰展示。
(三)教材选用
推荐教材:《实用化妆造型》李采姣,中国纺织出版社出,2007年
参考资料:
1.《服饰与中国文化》华梅,人民出版社,2001年
2.《教您怎样化妆》,乔伊•特丽,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3.《服饰民俗学》华梅,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五、教学参考与评价
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以注重考察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考试内容与考核方法改革。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考核。课程的总评成绩一般由过程评估、技能考核和终结性评估构成。过程评估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平时测验(平时测验由教师自行安排,一般1~3次),学生平时成绩必须有评分依据、有记载;技能考核指学生技能操作成绩;终结性评估指期末考试。以上三项成绩各以100分记。
表一 课程成绩构成表
考核类型 |
成绩 |
权重% |
课程整体成绩 |
过程评估 |
100 |
20 |
20 |
技能考核 |
100 |
40 |
40 |
终结性评估 |
100 |
40 |
40 |
合计 |
100 |
100 |
表二 项目考核成绩表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考核方式 |
权重% |
考核成绩 |
化妆工具的应用 |
各种化妆刷的使用方法 |
实训情况 |
25 |
25 |
妆容协调 |
全面部妆容操作 |
实训情况、实操能力 |
50 |
50 |
服饰搭配 |
依据妆容合理搭配服饰 |
实训情况、实操能力 |
25 |
25 |
合计 |
100 |
100 |
《美容实用技术》课程标准
学时:210学时(理论:44学时,实训:166学时)
适用专业:医学美容技术
先修课程:《医学美学》、《解剖生理学基础》、《针灸推拿美容学》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美容实用技术》是根据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开设的。美容师岗位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之一。该岗位要求学生学会对顾客的皮肤类型进行分析及制定护理方案;能熟练完成各类美容实用技法操作;能全程圆满完成对顾客的接待、护理工作。《美容实用技术》主要是研究各种美容操作技术、技巧和手法,维护、修复、改善和重塑人体形态美的一门学科,是不同的美容技术作用原理及技法的总和,是美容医学领域中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性技术群。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各种美容操作技术及方法。开设本课程是美容师岗位的任职需求,也为美容相关岗位如美容导师、美容顾问等美容岗位打好扎实的基础。
高级美容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理论考试中美容护理部分鉴定比重占40%,操作技能考核中护理美容鉴定比重占80%。该课程的开设也是满足高级美容师职业资格考试所需。
本课程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学生在模拟工作环境的氛围中学习,学会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继而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课程定位
《美容实用技术》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对专业核心能力——皮肤护理美容起主要支撑作用。本课程涉及的内容应用于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各个岗位,特别是美容师、美容导师、美容顾问等岗位群方面。本课程于第三、四学期开设,以《医学美学》、《美容解剖学基础》、《针灸推拿美容学》等课程为基础。通过《医学美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美学、医学人体美的基本知识,能对人体美进行正确分析,提高综合审美能力。通过《美容解剖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各骨、各肌肉的位置、女性乳房的位置、形态、结构;掌握人体全身淋巴的流注途经;掌握内分泌系统基础知识。通过《针灸推拿美容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十二经脉的命名、分布规律、规律循行走向及交接规律;掌握十四经脉循行、常用美容腧穴的定位。以上知识为各项美容护理技术的学习、重塑人体形态美提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本课程以面向美容行业的知识、技能、素质为教学目标,为美容师岗位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美容相关岗位起促进作用,使学生能通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高级美容师职业资格考试。
(三)设计思路
美容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知识、技术更新快,教学中始终贯彻“与行业同行”、“与企业为伴”的课程设计理念。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通过市场调研,对美容行业具体工作岗位、美容行业职业资格要求进行认真剖析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紧贴美容师、美容导师、美容顾问等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在教学模式上,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的教学方法。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让学生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学会“如何工作”。以实际项目为载体,用市场质量标准的要求,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建立以过程控制为特征的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考核标准参考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及企业考核标准。学生成绩包括过程评估(包括自主学习、礼仪气质、职业精神、沟通协作)、技能考核成绩(参考高级美容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期末理论考试成绩。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皮肤的基本知识;肌肤养护的程序;不同性质皮肤的护理方案;芳香美容的基础知识及应用;塑形美体的常用方法;常用美容仪器操作方法;面诊、手诊与脏腑的关系;三文技术的操作方法。
2.掌握各种美容仪器的工作原理、养护及注意事项。
3.熟悉脱毛、打耳孔、烫植睫毛的操作方法;注射填充技术、皮肤磨削技术、化学剥脱技术、激光冷冻技术、吸脂塑形技术等各种医学美容技术的操作方法;指甲的修护及装饰技法。
(二)技能目标
1.具备运用皮肤基本知识准确分析皮肤类型,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的能力;运用不同精油进行养护的能力;运用面诊、手诊的基本知识,分析判断脏腑功能及机体状况的能力。
2.具有完成各种类型皮肤护理、美体塑形、常用美容仪器等操作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态度。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求美者进行正确指导、维护、修复、改造和再塑形体美,精益求精的态度。
3.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
学习任务及课时 |
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
一级栏目 |
二级栏目 |
课时 |
1 |
皮肤美容基本知识 |
皮肤的分型及特点 |
2 |
知识目标:
1.掌握皮肤的基本类型及中性、干性、油性、混合性、敏感性、衰老性皮肤的特点。
2.熟悉皮肤的基本概况。
3.熟悉皮肤健美标准及保养原则。
技能目标:
1.具备运用本章理论知识,学习本课程后续知识内容的能力
2.具备判断各种皮肤类型的能力。
素质目标:
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
皮肤类型的测定方法 |
4 |
知识目标:
1.掌握皮肤类型的测定方法。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4种皮肤类型测定方法对顾客皮肤进行测定。
素质目标:
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
2 |
护理美容 |
面部皮肤护理 |
38 |
知识目标:
1.掌握包头、搭胸巾的操作方法。
2.掌握皮肤护理的程序,制定各种不同性质皮肤的护理方案。
3.掌握纸巾、洁面海绵、棉片的使用方法。
4.掌握大毛巾蒸面及仪器蒸面的操作方法。
5.掌握卸妆、脱屑、洁面的操作方法。
6.掌握面部常用穴位定位及美容相关作用。
7.掌握按摩的作用、原则、要求。
8.掌握面膜的作用、分类;冷、热倒模的含义、用途;各种面膜的敷膜方法。
9.掌握化妆水、营养霜、隔离霜的使用方法。
10.掌握护理结束后的工作内容。
11.熟悉假性皱纹和真性皱纹的意义。
12.熟悉肤值的计算与应用方法。
技能目标:
1.具备设计美容机构顾客护理卡的能力。
2.能够根据顾客的皮肤性质进行分析并完成全套面部专业护理。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做事稳重,要做到快而不乱,忙而不慌。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
眼部皮肤护理 |
10 |
知识目标:
1.掌握眼部护理及眼部排毒操作手法。
2.熟悉眼袋、黑眼圈的形成机理及成因。
技能目标:
1.能够对顾客眼部状况进行正确分析。
2.能够根据顾客的眼部状况完成眼部专业护理。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做事稳重,要做到快而不乱,忙而不慌。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
手足部皮肤护理 |
10 |
知识目标:
1.掌握手足部护理操作手法。
2.熟悉理想手的特征。
3.熟悉手部日常养护事项。
4.熟悉足部的反射区。
技能目标:
能够对顾客进行手足部专业护理。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做事稳重,要做到快而不乱,忙而不慌。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
颈肩背护理 |
12 |
知识目标:
1.掌握颈肩、背部护理操作手法。
2.熟悉颈肩部、背部护理常用的穴位。
3.了解颈肩部、背部皮肤特点、衰老的因素。
技能目标:
能够对顾客进行肩颈背部专业护理。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做事稳重,要做到快而不乱,忙而不慌。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
芳香美容护理 |
24 |
知识目标:
1.掌握芳香美容、精油、基础油、花香纯露的概念。
2.掌握精油的特性及功效。
3.掌握精油的调配原则、注意事项、调配浓度、调配方法。
4.掌握常用22种单方精油、6种基础油的功效。
5.掌握面部、下肢背面、腰背部、下肢前侧、上肢部、腹部、胸部淋巴引流排毒的操作手法。
6.掌握面部刮痧、卵巢保养、肾保养的操作手法。
7.熟悉精油、基础油、花香纯露的作用原理。
8.熟悉芳香美容四种实施方法。
9.熟悉不同性质皮肤精油及身体调护精油的应用。
10.熟悉淋巴引流按摩的原理及作用。
11.熟悉卵巢保养、肾保养的原理及作用。
12.熟悉常用的精油分类方法。
13.了解芳香美容的起源与发展状况。
14.了解精油的六种提取方法。
15.了解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功效。
16.了解芳香耳烛的有关知识。
技能目标:
1.具备运用本章知识,能初步辨别精油品质的能力。
2.具备针对皮肤不同性质及身体状况,能合理调配精油进行美容调护的能力。
3.具备面部及身体各部芳香养护手法操作的能力。
4.具备运用芳香美容基础知识,解释各芳香养护项目作用原理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做事稳重,要做到快而不乱,忙而不慌。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4.不泄露顾客隐私与秘密。 |
|
减肥与塑身护理 |
16 |
知识目标:
1.掌握国际减肥原则。
2.掌握常用减肥食品、药品。
3.掌握经络、穴位及针灸减肥操作方法。
4.掌握专业减肥的步骤及减肥手法。
5.熟悉肥胖的含义及分类。
6.熟悉肥胖成因的中西医观点。
7.熟悉九种常见的减肥方法。
8.熟悉肥胖的危害、计算方法。
9.熟悉减肥的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
1.能够完成对顾客的体型分析。
2.能够使用身体清洁霜对顾客的皮肤进行表层清洁。
3.能够使用减肥膏做局部或全身减肥塑身按摩手法操作。
4.能够正确操作减肥仪器。
5.能够正确敷体膜。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具有健康的体魄,做事稳重。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4.不泄露顾客隐私与秘密。 |
美胸护理 |
12 |
知识目标:
1.掌握健胸按摩的操作手法。
2.掌握专业健胸护理程序及注意事项。
3.掌握健胸常用的按摩穴位。
4.熟悉乳房的类型及健美标准。
5.了解乳房的结构、乳房发育的中西医理论及乳房发育的四个阶段。
6.了解非正常乳房的种类、乳房发育不良的常见原因。
7.了解常见健胸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够正确测量上胸围、胸围、下胸围进行。
2.能够正确清洁胸部。
3.能够对胸部皮肤进行去角质操作。
4.能够正确涂抹美胸膏。
5.能够正确完成美胸按摩的手法操作。
6.能够正确完成胸部的点穴操作。
7.能够运用超声波进行美胸精华素的导入。
8.能够正确操作离子丰胸机。
9.能够正确操作微电脑美胸仪。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具有健康的体魄,做事稳重。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4.不泄露顾客隐私与秘密。 |
|
面部刮痧护理 |
10 |
知识目标:
1.掌握刮痧美容的特点、功效。
2.掌握刮痧美容的主要器具种类。
3.掌握面部刮痧美容的基本手法。
4.熟悉刮痧美容的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
能够完成全套面部刮痧美容的护理程序。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做事稳重,要做到快而不乱,忙而不慌。
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
|
常用美容仪器操作 |
18 |
知识目标:
1.掌握皮肤检测美容仪操作方法及判定结果。
2.掌握皮肤清洁美容仪的作用及操作方法。
3.掌握皮肤修复美容仪的作用及操作方法。
4.熟悉皮肤检测美容仪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5.熟悉皮肤清洁美容仪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6.熟悉皮肤修复美容仪的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7.了解皮肤检测美容仪各仪器的作用及日常养护。
8.了解皮肤清洁美容仪各仪器的日常养护。
9.了解皮肤修复美容仪各仪器的日常养护。
技能目标:
1.具备运用本章知识,进行常用美容仪器日常养护,延长仪器使用寿命的能力。
2.具备运用本章知识,对美容市场出现的美容仪器,能进行原理分析讲解的能力。
3.具备常用美容仪器正确操作的能力。
4.具备根据皮肤检测结果,正确选择美容仪器进行护理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具备安全服务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 |
3 |
修饰美容 |
美睫技术 |
4 |
知识目标:
1. 掌握烫睫毛及嫁接睫毛的操作步骤方法。
2. 熟悉烫睫毛、植睫毛的主要用品用具及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
能够完成烫睫毛及植睫毛操作。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具备安全服务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 |
美甲技术 |
8 |
知识目标:
1.掌握指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
2.掌握指甲的结构。
3.掌握自然指甲修护的程序和方法。
4.熟悉常见的手型和甲形。
5.了解指甲彩绘、贴花镶嵌、甲油拓印、水晶雕花、全贴片指甲、半贴片指甲、水晶指甲、丝绸指甲和光疗树脂指甲的制作方法。
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医学美学》知识,将美甲融入整体形象设计,根据服饰、场所、时间等因素进行美甲的审美欣赏。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
三文技术 |
10 |
知识目标:
1.掌握美容文饰技术的原理。
2.掌握常用的文饰方法。
3.掌握文饰色料的配色原则和美容文饰技术应遵循的原则。
4.熟悉电动文饰机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消毒与保养。
5.熟悉文饰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6.了解文饰失败的原因及其表现。
7.了解文饰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人体美学、矫正化妆和整体形象设计的相关知识,能够为顾客设计适合的眉型、眼线和唇线。
2.能根据顾客的肤色、年龄、工作等因素为其调配文饰色料。
3.能够进行美容文饰的基础操作。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
4 |
其它美容技术 |
脱毛技术 |
6 |
知识目标:
1.掌握脱毛剂脱毛、激光脱毛的操作方法。
2.熟悉脱毛方法的分类。
3.熟悉暂时性脱毛和永久性脱毛的各种脱毛操作方法及要求。
4.了解人体毛发的分类及分布。
5.了解蜡脱毛法的注意事项。
6.了解激光脱毛法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技能目标:
会使用脱毛剂进行脱毛及激光脱毛的操作能力。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具备安全服务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 |
打耳孔 |
4 |
知识目标:
1.掌握打耳孔的定位方法及操作方法。
2.熟悉打耳孔的注意事项及打耳孔后的护理。
技能目标:
会使用耳钉枪打耳孔。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具备安全服务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 |
面诊手诊 |
6 |
知识目标:
1.掌握面诊脏腑定位、面部色诊内容、常见的面部异常情况及其诊断方法。
2.掌握掌线形态的功能判定。
3.熟悉掌纹的“深”、“浅”、“消”、“长”的含义及手掌上的交感神经区、副交感神经区。
4.熟悉手掌区域划定。
5. 熟悉影响掌纹生成变化的因素及掌纹与机体系统的关系。
6.熟悉手指形态与健康的关系。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面诊、手诊的基本知识,分析判断脏腑功能及机体状况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
理化技术 |
16 |
知识目标:
1.熟悉注射填充技术的概念、理想的注射填充材料应具备的条件及操作方法。
2.熟悉皮肤磨削技术、化学剥脱技术、激光、冷冻技术、吸脂塑形技术的概念。
3.熟悉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术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4.熟悉胶原纤维蛋白注射术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5.熟悉羟基磷灰石注射术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6.熟悉皮肤磨削技术、激光技术及吸脂塑形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7.熟悉化学剥脱技术、冷冻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8.熟悉真空负压吸脂塑形术、超声吸脂塑形技术、电子吸脂塑形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上述基础知识进行相关医学美容咨询。
素质目标:
1.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与人文素养。
2.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3.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师资要求 课程组教师负责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负责教研和严格执行教学任务。专任教师具备美容企业工作经历和较强教学能力。能较好完成各项美容服务项目。教师定期外出赴美容企业学习或专业培训,时刻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了解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紧跟美容行业发展前沿。
2.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模拟市场真实的职业环境,设立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满足学生实训所需。配备皮肤检测仪、超音波美容仪、脂肪爆破仪、微电脑高效纤体仪、中药薰蒸仪、电脑减肥仪、蜡疗机、微波治疗仪、冷喷机、光护理离子喷雾机、中草药喷雾机、全能韵律美胸王、远红外瘦身太空舱等美容仪器。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选择比较正规、规模较大的美容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学生见习与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用市场的标准来检验教学成果,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真正培养出市场需求的美容专业技术人才。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的良好职业环境,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及“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案例提出问题,学生可以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自己分析案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学法:开展分组实训,建立小团队,各团队人员自动分工,扮演不同的角色,分别讨论制定方案并完成教师提出的工作任务。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学生以后能较好、较快适应社会,为用人单位接受奠定基础。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指导、引导、总结和评价的作用。
(3)企业互动性教学:邀请美容企业的专家走进课堂,讲授行业技术新知识、传授职场体验、技能指导。
(4)职业岗位体验教学法:使学生真实感受职业环境和工作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习更有目标,更有方向,更有动力,全方位提升职业素养。
3.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电视、录像、PPT、视频),学生能直观看到各项美容护理的手法操作,方便学生练习与操作。
(三)教材选用
推荐教材:《美容实用技术》 张丽宏,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
参考资料:
1.《美容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初级、中级、高级、技师)。
2.《现代美容实用技术》 乔国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美容医学技术》 裘名宜,科学出版社,2006年
4.《医学美容技术》 孙翔,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5.《面部皮肤护理》 阎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
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方法,以注重考察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改革。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知识、能力、态度考核。课程的总评成绩一般由过程评估、技能考核和终结性评估构成。过程评估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平时测验(平时测验由教师自行安排,一般1~3次),学生平时成绩必须有评分依据、有记载;技能考核指学生技能操作成绩;终结性评估指期末考试。以上三项成绩各以100分记。
表一 课程成绩构成表
考核类型 |
成绩 |
权重℅ |
折合课程成绩 |
过程评估 |
100 |
20 |
20 |
技能考核 |
100 |
40 |
40 |
终结性评估 |
100 |
40 |
40 |
合计 |
100 |
100 |
表二 项目考核成绩表
序号 |
实践项目 |
考核方式 |
权重℅ |
考核成绩 |
1 |
面部皮肤护理 |
操作考核
|
30 |
30 |
2 |
眼部皮肤护理 |
10 |
10 |
3 |
手足部皮肤护理 |
10 |
10 |
4 |
颈肩背护理 |
10 |
10 |
5 |
芳香美容护理 |
10 |
10 |
6 |
减肥与塑身护理 |
10 |
10 |
7 |
美胸护理 |
10 |
10 |
8 |
面部刮痧护理 |
10 |
10 |
合计 |
100 |
100 |
《美容咨询与沟通》课程标准
学时:34学时 (理论:28学时, 实验实训:6 学时)
适用专业:医学美容技术
先修课程:《解剖生理学基础》、《美容手术概论》
一、课程设置
(一)设置依据
本课程根据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针对医学美容咨询师等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对专业核心能力——美容医学咨询与沟通能力起主要支撑作用,在内容选取上针对医学美容咨询岗位师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按照专业课程体系对本课程的要求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而设置。经课程组充分讨论和广泛征求校内外专家意见制定,最终经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可行性论证。
(二)课程定位
《美容咨询与沟通》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专业核心能力——美容医学咨询与沟通能力起主要支撑作用。《解剖生理学基础》、《美容手术概论》等课程为其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技能基础,同时,本课程为后续教学实习奠定理论知识和技术支撑。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医学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美容咨询基本知识与技能、美容医学沟通设计与咨询、人际沟通的态度与影响因素、会谈沟通咨询、冲突关系中的沟通、医学美容纠纷原因与防范等。课程在第四学期开设,共34学时。
(三)设计思路
根据医学美容咨询师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课程内容分为网络咨询、电话咨询及现场咨询3个知识模块。采用课堂讲授、角色扮演、示范教学、理实一体化等方法进行授课。讲授美容咨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冲突关系中的沟通、医学美容纠纷原因与防范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医学美容咨询的流程与方法的相关理论知识。
2.熟悉医学美容咨询与沟通的概念、基本任务、实施对象及与相关学科之间关系等。
3.了解医学美容咨询的学习方法、语言交流原理及影响人际沟通的因素等。
(二)技能目标
1.掌握医学美容咨询的流程与方法。
2.掌握各种不同情景模式下对不同对象的具体沟通方法。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2.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
学习任务 |
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
课时 |
模块 |
教学项目 |
1 |
网络咨询 |
1.美容咨询概述
2.美容医学沟通、设计与咨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语言和非语言系统沟通的原理及技巧 |
知识目标:
1.掌握咨询与咨询学概念及美容医学咨询的流程与方法。
2.掌握非语言沟通系统。
3.熟悉人际沟通的距离与位置及微笑在服务沟通中的作用。
4.了解人际沟通的空间环境。
技能目标:
掌握美容医学网络咨询的流程与方法。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塑造能力。
2.具备能够与不同类型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3.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
, 6 |
2 |
电话咨询 |
4.美容医学沟通、设计与咨询
5.电话咨询礼仪
6.人际沟通的态度与影响因素
7.语言交流原理与说话艺术、电话沟通技巧 |
知识目标:
1.掌握语言交流基本原理。
2.掌握电话咨询的原则程序、记录与回访。
3.熟悉沟通语言的原则。
4.熟悉咨询师职业形象与仪表美及第一印象与礼仪。
5.了解沟通的基本类型。
技能目标:
1.掌握人际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2.掌握语言交流基本原理与技巧。
3.掌握电话咨询的原则与技巧。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自我形象的塑造能力。
2.能够与不同类型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3.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4.标准的普通话基础。
5.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
8 |
3 |
现场咨询 |
8.咨询接待礼仪
9.语言交流原理与说话艺术
10.会谈沟通咨询技巧
11.人际沟通的态度与影响因素
12.冲突关系中的沟通、医学美容纠纷原因与防范 |
知识目标:
1.掌握与具有对抗性行为者和情绪失控者的沟通策略。
2.熟悉会谈的种类与程序。
3.熟悉美容医患关系冲突。
4.了解如何对会谈能力进行综合性的自我评价。
5.了解美容医学纠纷的心理与沟通原因。
技能目标:
1.掌握会谈的基本技能。
2.掌握医学美学设计与咨询技巧。
3.掌握美容医学纠纷的处理与预防方法。
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塑造能力。
2.具备较好的应激能力。
3.能够与不同类型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4.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
20 |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基本要求
1.师资要求 课程组教师负责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负责教研和严格执行教学任务。专任教师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和较强教学能力,具有丰富的美容市场经验,并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及较强的医学美容咨询与沟通的能力,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定期外出参加学习或专业培训,开拓眼界,促进实训基地和课程建设。保证专职教师定期到相关美容机构进修学习,提交学习总结,对课程改革提出合理建议。保证兼职教师定期参加教学改革研讨会或专题讲座。
2.实训基地 本课程建议校内实训基地具有与市场紧密贴合的仿真职业环境,且实训设备完善,能满足专业技能操作和实训需要,在功能上实现教学、技能考核鉴定、培训、服务于一体。实训室应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管理上实行开放式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课前认知见习、课后技能提升见习及教学实习等条件,具有提高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反馈教学改革信息的综合功能。
(二)教学建议
1.教学模式
(1)项目引导:在课程中引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理念让学生通过真实的项目进行不同的实操训练,完成患者接诊问诊、确定皮肤问题、给出治疗计划、跟患者沟通确定治疗方案、指导患者选择具体实施操作医生、术后随访等。通过项目导向,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了职业综合素质。
(2)工学交替:在课程教学中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资源,开展项目教学,让学生到美容机构等实际工作岗位实践,感受真实的就业环境,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2.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方法:比如在讲解网络咨询时,请一名同学来扮演求美者,另一名同学扮演美容操作者,学生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体验岗位能力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较以往单纯的老师授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效果更好。
(2)实际病例分析法:教师借助校外实训条件有针对性的选择病例,请同学与 来访病人进行沟通,并提供医学美容建议,使同学对医学美容咨询有更深刻的判断和了解,教师再辅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去全面考虑问题。
(3)示范教学方法:借助校外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师现场演示、示范,与患者沟通达成治疗协议,再讲解沟通技巧,继而总结程序。
3.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形象的图形、录像、示意图等形式代替原来理论上的文字;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在满足课程教学的基本功能下,将校内基地建成符合岗位工作实际情况的仿真职业环境,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职业素养。
(三)教材选用
推荐教材:《美容医学咨询与沟通》刘菡,科学出版社,2011年
参考资料:
1. 《医务人员沟通技巧》陈晓明,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年
2. 《医学心理学》吴汉荣,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3.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科米尔,纽瑞尔斯,奥斯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
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课程的总评成绩一般由过程评估和终结性评估构成。过程评估含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平时测验(平时测验由教师自行安排,一般1~3次),学生平时成绩必须有评分依据、有记载;终结性评估指期末考试。具体权重如下。
课程成绩构成表
考核类型 |
成绩 |
权重% |
课程整体成绩 |
过程评估 |
100 |
30 |
30 |
终结性评估 |
100 |
70 |
70 |
合计 |
100 |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