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络 总 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针经》
D.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 E.《针灸甲乙经》
2.正经是指( )
A.督脉 B.十二经别 C.任脉
D.冲脉 E.十二经脉
3.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故称( )
A.循行走向 B.离入出合 C.奇恒之腑
D.一源三歧 E.别道奇行
4.“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出自于( )
A.《灵枢·海论》 B.《灵枢·口问》 C.《灵抠·经水》
D.《灵抠·本藏》 E.《灵枢·经脉》
5.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骨度分寸是( )
A.4寸 D.8寸
B.5寸 E.9寸
C.6寸
6.两乳头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
A.8寸 D.9寸
B.6寸 E.10寸
C.12寸
7.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D.9寸
B.15寸 E.13寸
C.12寸
8.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D.19寸
B.15寸 E.13寸
C.18寸
9.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高点的骨度分寸是( )
A.12寸 D.15寸
B.13寸 E.16寸
C.14寸
10.臀横纹至腘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2寸 D.14寸
B.15寸 E.16寸
C.13寸
11.前发际至后发际的骨度分寸是( )
A.8寸 D.11寸
B.9寸 E.12寸
C.10寸
12.天突至歧骨的骨度分寸是( )
A.6寸 D.8寸
B.5寸 E.9寸
C.7寸
13.前发际至大椎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D.13寸
B,15寸 E.10寸
C.12寸
14.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的骨度分寸是( )
A.4寸 D.8寸
B.5寸 E.9寸
C.6寸
15.两前额发角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
A.8寸 D.9寸
B.6寸 E.10寸
C.12寸
16.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联系,主要靠( )
A.五脏六腑 B.经络系统 C.四肢百骸
D. 五官九窍 E.皮肉筋骨
17.“联络脏腑,沟通肢窍”其意思指( )
A.经络系统内容 B.经络生理功能 C.循经感传现象
D.病候反应途径 E.病邪传变规律
18.耳后两乳突之间的骨度分寸是( )
A.6寸 D.9寸
B.5寸 E.10寸
C.8寸
19.腘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6寸
C.18寸 E. 13寸
D.19寸
20.经络局部出现不仁、不用等痿废现象,其病机是( )
A. 经脉气血不畅 B.经脉外伤受损 C.经脉气血衰竭
D.经脉病邪壅阻 E.经脉气血不足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
1.经络 2.经络学说 3.正经 4.奇经 5.经别 6.经筋 7.十二皮部 8.四海 9.经气 10.腧穴 11.十四经穴 12.募穴 13.特定穴 14.八会穴 15.骨度折量定位法 16.奇穴
(二)填空题
1.《灵枢·海论》记载:“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____________,外络于________。”
2.下合穴是________下合于________的6个穴位。
3.八脉交会穴是_______与_______相通的8个穴位。
4.腧穴是_______之气_______的特殊部位。
5.《针灸甲乙经》为_______代__________所著。
6.十二经脉交接的规律为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_________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_________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7.体表解剖标志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8.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_____________主里,__________主表。
9. 由于十二经别有___、____、___、___的特点,不仅加强了十二经脉内外联系,更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__________联系。
10. 《灵枢·海论》指出:“人有髓海,有____________, 有气海,有__________。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11. 《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____________,头项寻列缺,_________。”
(三)判断题
1.马王堆汉墓帛书中所载脉的内容说明了经络学说已基本形成。( )
2.络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
3.腧穴分为经穴和经外奇穴两类。( )
4.奇穴就是分布在奇经八脉上的穴位。( )
5.十二经脉在四肢的排列是:手足阳经为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
6.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手走头,手三阳经从胸走手,足三阳经从足走腹胸,足三阴经从头走足。( )
7.十二经别在头项部阳经经别合于其表里的阴经经脉,阴经的经别合于本经的经脉。( )
8.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 )
9.经络的生理功能表明,当外邪侵犯机体时,营气首当其冲发挥其抗御外邪的作用。( )
10.经络的病理变化说明,当机体处在正虚邪实的情况下,经气则是病邪传注的途径。( )
11.中医学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管是人体经气运行的通路。( )
12.巅顶头痛与督脉、足厥阴经病变有关。( )
13.“面口合谷收”是根据经络学说、循经取穴的体现。( )
(四)问答题
1.简述腧穴的治疗作用。
2.简述经络的作用。
3.简述手三阴三阳经的合穴。
4.试述八脉交会穴的内容。
5.试述肾俞、太溪、复溜三穴在功能上的异同。
6.试述血海、膈俞、三阴交三穴在主治上的异同。
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E 2. E 3.D 4.A 5.B 6.A 7.C 8.D 9.B 10.D 11.E 12.E 13.B 14.D 15.D 16.B 17.B 18.D 19.B 20.E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
1.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指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经”,有路径的含义,为直行的主干。“络”,有网络的含义,为经脉所分出的小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于全身。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系,人体内外、脏腑、肢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经络学说是阐述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
3. 与奇经相对,指十二经脉。因十二经脉为经络系统的主体,故称为正经。
4.“奇”有“异”的意思,即奇特、奇异,从而表明奇经与十二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但与奇恒之腑有密切联系,故称“奇经”,也称“别道奇行”的经脉。
5.即指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其循行特点是都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的正经别出(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入),再浅出于体表上行头项部(出)、阴经经别合于与其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则合于本经(合)。其作用主要是补充十二经脉之不 足,加强表里两经在躯体深部的联系。
6.即指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路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其具有约束骨路,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7.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的,也就是十二经脉在皮肤上的分属部分。十二皮部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8.即脑为髓海、膻中为气海、冲脉为血海(十二经之海)、胃为水谷之海。“海”是百川归聚之所。经络学中认为十二经脉内流行的气血像大地上的水流一样,如百川归海。四海主持全身的气血、津液。
9.运行于经脉中之气,亦称脉气,是先后天精气的结合物,而运行输布全身,不但指经脉的运动功能和经脉的营养物质,而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素问·离合真邪论》曰:“真气者,经气也。”
10. 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11.是指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腧穴,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
12.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13.是指在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
14.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之气所聚会的8个腧穴。
15.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16. 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列入或不便列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
(二)填空题
1.府藏 支节
2.六腑之气 足三阳经上
3.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4.脏腑经络 输注于体表
5.晋 皇甫谧
6.手足末端 头面部
7.固定标志 活动标志
8.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9.离、入、出、合 体腔深部的
10.血海 水谷之海
11.腰背委中求 面口合谷收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四)问答题
1.腧穴的治疗作用包括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近治作用是指腧穴可以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的疾患。远治作用是指十四经穴不仅可以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组织、器官、脏腑
的疾患,还能治疗经脉循经所过远隔部位脏腑、组织、器官的疾患。
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主要指双向调节作用和治疗的相对特异性。
2. 1)联系内外,网络全身;2)运行气血,协调阴阳;3)抗御病邪,反映病候;4)传导感应、调整虚实
3.手太阴――尺泽;手阳明――曲池;手少阴――少海;手太阳――小海;手厥阴――曲泽;手少阳――尺泽
4.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蹻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蹻照海膈喉咙。
5.相同点:三穴都有补肾的作用
不同点:肾俞偏于补肾气;复溜穴偏于滋肾阴;太溪穴既补肾气又滋肾阴
6、相同点:三穴都是血证要穴。
1)血海:治疗下半身血证,对妇女血证尤有良效但较三阴交穴治疗范围局限。
2)膈俞:治疗心、肝、肺三脏血证、偏重于治疗上半身血证。又长于治疗慢性出血性疾病。
3)三阴交:治疗全身血证,对妇女血证有显著疗效。
第二章 经络 腧 穴 各 论
第一节 奇经八脉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督脉的循行,起于( )
A.小腹内 D.外阴
B.会阴部 E.肛门
C.胞宫
2.督脉的络穴是( )
A.长强 D.命门
B.会阴 E.腰俞
C.百会
3.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是( )
A.悬枢 D.命门
B.脊中 E.中枢
C.腰阳关
4.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是( )
A.腰阳关 D.悬枢
B.肾俞 E.命门
C.腰俞
5.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是( )
A.灵台 D.督俞
B.膈俞 E.至阳
C.筋缩
7.手阳明大肠经出于“柱骨之会上”,所指督脉的穴位是( )
A.百会 D.神庭
B.大椎 E.水沟
C.风府
8.膀胱的募穴是( )
A.中极 D.神阙
B.关元 E.中脘
C.气海
9.小肠的募穴是( )
A.中极 D.神阙
B.关元 E.中脘
C.气海
10.位于脐下1.5寸的穴位是( )
A.中极 D.神阙
B.关元 E.中脘
C.气海
11.位于脐上4寸的穴位是( )
A.下脘 D.中脘
B.水分 E.上脘
C.建里
12.中极位于脐下( )
A.4寸 D.1寸
B.3寸 E.0.5寸
C. 2寸
13.关元位于脐下( )
A.4寸 D.1寸
B.3寸 E.0.5寸
C.2寸
14.胃的募穴是( )
A.神阙 D.中脘
B.下脘 E.上脘
C.建里
15.心的募穴是( )
A.巨阙 D.膻中
B.鸠尾 E.华盖
C.中庭
16.气会是( )
A.巨阙 D.膻中
B.鸠尾 E.华盖
C.中庭
17.位于舌骨体上缘凹陷处的穴位是( )
A.紫宫 D.天突
B.华盖 E.廉泉
C.璇玑
18.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的穴位是( )
A.哑门 D.强间
B.风府 E.后顶
C.脑户
19.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的穴位是( )
A.哑门 D.强间
B.风府 E.后顶
C.脑户
20.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的穴位是( )
A.前顶 D.神庭
B.囱会 E.素髎
C.上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C 2.A 3.C 4.E 5.E 7.B 8.A 9.B 10.C 11.D 12.A 13.B 14.D 15.A 16.D 17.E 18.A 19.B 20.C
第三~十三节 十二经脉
试 题 I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手太阴肺经的起始穴位是( )
A.云门 D.列缺
B.中府 E.少泽
C.少商
2.下列经脉循行中“交人中”的是( )
A.足阳明胃经 D.手太阳小肠经
B.手少阴心经 E.足少阳胆经
C.手阳明大肠经
3.“起于中焦,下络大肠”的经脉是( )
A. 足阳明胃经 D.手阳明大肠经
B.足太阴脾经 E.手太阴肺经
C.手少阴心经
4.尺泽穴( )
A.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尺侧的凹陷中
B.是输穴
C.位于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的凹陷中
6,是下合穴
E.是心包经上的穴位
5.肺经的郄穴是( )
A.列缺 D.曲泽
B.孔最 E.太渊
C.尺泽
6.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
A.中府 D.列缺
B.云门 E.少商
C.孔最
7. 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的穴位是( )
A.大陵 D.商阳
B 间使 E.太渊
C.少府
8.太渊穴是( )
A.经穴 D.荥穴
B.八会穴中的气会 E.输穴
C.络穴
9.手太阴肺经的荥穴是( )
A.少商 D.经渠
B.商阳 E.尺泽
C.鱼际
10.少商穴位于( )
A.食指末节尺例,距指甲角0.1寸
B.拇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C.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D.中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E.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11.手三里位于( )
A.肘横纹下3寸 D.肘横纹上4寸
B.肘横纹下4寸 E.肘横纹下2寸
C.肘横纹上3寸
12.商阳穴位于( )
A.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B.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C.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D.中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E.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13.“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的经脉是( )
A.足阳明胃经 D.足太阳膀胱经
B.手阳明大肠经 E.足少阳胆经
C.手少阳三焦经
14.位于手食指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的穴位是( )
A.阳溪 D.三间
B.合谷 E.中渚
C.二间
15.三间穴( )
A 是原穴 D.是输穴
B.位于第2掌指关节前 E.是经穴
C.是荥穴
16.曲池位于( )
A.肘横纹内侧端,屈肘,曲泽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
B.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
C.肘横纹内侧端,屈肘,曲池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
D.肘横纹内侧端,屈肘,曲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E.肘横纹外例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17.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 )
A.在指长伸肌腱和拇长伸肌腱之间
B.是阳池
C.是阳溪
D.在腕背横纹的尺侧
E.在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
18.偏历位于( )
A 阳溪与曲泽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B.阳谷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C.阳池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D.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
E.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二、非选择题
(一)填空题
1.尺泽位于_________上,__________的桡侧。
2,肺经的起始穴是______,终止穴是_________。
3.列缺既是_________穴,又是________穴。
4.太渊既是输穴,又是__________穴,还是________穴。
5.孔最在腕横纹上________寸,是肺经的________穴。
6.曲池位于________,屈肘时在_________的中点。
7.大肠经起于_______,在鼻旁与________相接。
8.阳溪位于________的桡侧,手拇指上翘时在______之间的凹陷中。
9.大肠经的输穴是_______,原穴是_______。
10.偏历在腕横纹上_________寸,是大肠经的_______穴。
(二)判断题
1. 手太阴肺经起于肺,联络大肠。( )
2.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在大指相交接。( )
3. 少商可苏厥开窍。( )
4.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贯颊,入上齿中。( )
5.合谷可治疗咽喉肿痛、发热、头痛等病证。( )
6.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穴可治疗牙痛,尤其以治疗下齿痛为主。( )
(三)问答题
1.简述中府、太渊的定位、主治和针刺操作。
2.简述合谷、曲池、肩髃的定位、主治和针刺操作。
试 题 Ⅱ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足阳明胃经的起始穴位是( )
A.大包 D.四白
B.睛明 E.厉兑
C.承泣
2.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的经脉是( )
A.手阳明大肠经 D.足厥阴肝经
B.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阳膀胱经
C.督脉
3.在胸部,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是( )
A.足太阴脾经 D.足厥阴肝经
B.足少阴肾经 E.足太阳膀胱经
C.足阳明胃经
4.分布在腹部的阳经是( )
A.足少阳胆经 D.手太阳小肠经
B.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阳膀胱经
C.手阳明大肠经
5 在腹部从前正中线由内向外,经脉的排列顺序为( )
A 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
B.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C 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
D.任脉、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E.任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6.大肠募穴位于( )
A.手阳明大肠经上 D.距前正中线4寸
B.足阳明胃经上 E.距前正中线6寸
C.足太阴脾经上
7.归来位于( )
A. 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4寸
B.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C.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4寸
D.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E.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4寸
8.伏兔位于( )
A.髀枢与腘横纹的连线上,髌底上4寸
B.髂前上棘与髌底内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5寸
C.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6寸
D.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8寸
E.髂棘高点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4寸
9.解溪位于( )
A. 足背最高处,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B.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C.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拇短伸肌腱与趾短伸肌腱之间
D.足背最高处,拇短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E.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短伸肌腱之间
10.足三里( )
A.位于梁丘下3寸 D.是胃经的下合穴
B.位于上巨虚上2寸 E.是胃经的郄穴
C.位于犊鼻下3寸
11.在八脉交会穴中,通冲脉的是( )
A.列缺 D.商丘
B.公孙 E.后溪
C.内关
12.足内踝前下方,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的穴位是( )
A.中封 D.解溪
B.然谷 E.太白
C.商丘
13.三阴交位于( )
A.内踝尖上4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B.外踝尖上3寸,胫骨外侧缘后方
C.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前方
D.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E.外踝尖上4寸,胫骨外侧缘前方
14.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的穴位是( )
A.漏谷 D.石门
B.阴市 E.冲门
C.地机
15.在胸部,循行距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是( )
A.足少阴肾经 D.足阳明胃经
D.手太阴肺经 E.足厥阴肝经
C.足太阴脾经
16.大横位于( )
A.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4寸
B.平脐中,距前正中线4寸
C.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4寸
D.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E.脐中下2寸,距前正中线2寸
17,以下穴位中,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
A.前谷 D.后溪
B.足临泣 E.公孙
C.丰隆
18.足太阴脾经的起始穴位是( )
A.隐白 D.至阴
B.公孙 E.至阳
C.大敦
19.在腹部,循行距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是( )
A.足少阴肾经 D.足阳明胃经
B.手太阴肺经 E.足厥阴肝经
C.足太阴脾经
20.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的穴位是( )
A.章门 C.府舍
B. 期门 D.大包
E.极泉
二、非选择题
(一)填空题
1.足阳明胃经起于_____,在足部与________相交接。
2.足三里下3寸是_______,下6寸是_________。
3.大肠的募穴是________,位于______。
4.在特定穴中,足三里既是_________,又是_______。
5.归来位于脐中下________寸,前正中线旁开_________。
6.胃经在胸部分布于前正中线旁开______寸,在腹部分布于前正中线旁开________寸。
7,大包位于_______上,当_______处。
8.脾经的起始穴是_______,终止穴是______。
9.在特定穴中,公孙既是______,又是______。
(二)判断题
1.足阳明经“入下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交人中”。( )
2.足阳明胃经与足少阴肾经在足部相交接。( )
3.梁丘是络穴,位于膝关节上2寸。( )
4.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外侧端。( )
5.足太阴脾经“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
6.足太阴脾经的经穴可治疗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等。 ( )
(三)问答题
1.简述上巨虚、丰隆的定位和针刺操作。
2.简述大包、三阴交、血海的定位和针刺操作。
试 题 Ⅲ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o.1寸处的穴位是( )
A.少海 D.少冲
B.小海 E.中冲
C.少泽
2.通里位于( )
A.前臂掌侧,当桡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B.前臂掌侧,当桡侧腕屈肌腱的尺侧缘腕横纹上1寸
C.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尺侧缘腕横纹上2寸
D.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E.前臂掌侧,当掌长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3.下列井穴中,具有催乳作用的穴位是( )
A.少商 D.少泽
B 关冲 E.隐白
C.中冲
4.位于肩胛部冈下窝中央的穴位是( )
A.肩外俞 D.秉风
B.肩中俞 E.曲垣
C.天宗
5.少海位于( )
A.屈肘,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尺例的凹陷中
B,屈肘,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C.屈肘,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的凹陷中
D.屈肘,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
E.屈肘,肘横纹内侧端与尺骨鹰嘴连线的中点
6.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
A.内关 D.神门
B.少冲 E.足临泣
C.通里
7.腕横纹尺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中的穴位是 ( )
A.大陵 D.解溪
B.神门 E.劳宫
C.太渊
8.“出属心系”的经脉是( )
A.手厥阴心包经 D.任脉
B.手太阴肺经 E.足少阴肾经
C.手少阴心经
9.手少阴心经的荥穴是( )
A.少冲 D.少府
B. 中冲 E.少泽
C.关冲
10.小海位于( )
A.肘外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凹陷中
B.肘内侧,当肘内侧横纹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C.肘外侧,当肘外侧横纹头与尺骨鹰嘴之间凹陷中
D.肘外侧,当肘外侧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间凹陷中
E.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中
11.手太阳小肠经的起始穴位是( )
A.云门 D.列缺
B.中府 E.少泽
C.少商
12.后溪是( )
A.原穴 D.输穴
B.络穴 E.八会穴
C.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13.支正位于( )
A.阳池与少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B.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C.阳谷与少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D.阳池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E.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试 题 Ⅳ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在胸部,任脉旁开2寸的经脉是( )
A.足太阴脾经 D.足少阳胆经
B.手太阴肺经 E.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2.八会穴中的骨会是( )
A.肩井 D.大抒
B.大椎 E.绝骨
C.天柱
3.肺俞位于( )
A.平第2胸椎棘突,旁开1.5寸
B.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C.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D.平第3胸椎棘突,旁开1.5寸
E.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八会穴中的血会位于( )
A.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B.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C.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D.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E.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穴位是( )
A.腰阳关 D.肾俞
B.三焦俞 E.关元俞
C.命门
6.膏肓位于( )
A.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B.平第4胸椎棘突,旁开3寸
C.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D.平第8胸推棘突下,旁开3寸
E.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7.足少阴肾经在胸腹部循行距腹正中线和距胸正中线分别是( )
A.2寸和1寸 D.0.5寸和2寸
B.4寸和2寸 E.2寸和5寸
C.6寸和4寸
8.在下列穴位中,治疗胎位不正的是( )
A.至阳 D.肩井
B.至阴 E.昆仑
C.会阳
9.位于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的穴位是( )
A.商丘 D.地五会
B.解溪 E.昆仑
C.大钟
10.足太阳膀胱经的原穴是( )
A.京骨 D.跗阳
B.京门 E.足通谷
C.束骨
11.复溜位于( )
A.水泉上1寸 C.太溪上2寸
B.照海下1寸 D.三阴交下2寸
E.交信前1寸
12.直接入络脑的经脉是( )
A.足少阴肾经 D.手少阴心经
B.足太阳膀胱经 E.手太阴肺经
C.足厥阴肝经
13.照海通于( )
A.任脉 D.带脉
B.督脉 E.阴跷脉
C.冲脉
14.内踝尖下方凹陷处的穴位是( )
A.侠溪 D.中封
B.照海 E.昆仑
C.大钟
15.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是( )
A.太溪 D.涌泉
B.俞府 E.然谷
C.至阴
16.然谷属( )
A.肝经 D.膀胱经
B.脾经 E.胆经
C.肾经
17.肾经的络穴是( )
A.大钟 D.日月
B.大包 E.阴都
C.太溪
试 题 Ⅴ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手厥阴心包经的起始穴位是( )
A.天泉 D.少府
B.少冲 E.天池
C.中冲
2.位于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的穴位是( )
A. 风池 D.完骨
B. 风市 E.天柱
C.翳风
3.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的穴位是( )
A 天井 D.天池
B.曲泽 E.尺泽
C.曲池
4.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的穴位是 ( )
A 支沟 D.三阳络
B.间使 E.会宗
C.阴郄
5.八脉交会穴中,通阴维脉的穴位是( )
A 阳交 B.后溪
C.内关 E.列缺
D.外关
6.中冲位于( )
A.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D.手中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B.手食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E.手中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
C.手食指尺侧指甲角旁0.1寸
7. .手少阳三焦经的起始穴位是( )
A.丝竹空 D.侠溪
B.中冲 E.中渚
C.关冲
8.以下属三焦经的穴位是( )
A.阳溪 D.率谷
B.阳谷 E.中都
C.阳池
试 题 Ⅵ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属肝经的穴位是( )
A.水泉 D.中冲
B.阴陵泉 E.冲门
C.太冲
2.足少阳胆经的起始穴位是( )
A.耳和髎 D.足窍阴
B.角孙 E.瞳子髎
C.足临泣
3.率谷位于( )
A.耳尖直上入发际l寸 D.耳尖直上入发际2寸
B.耳尖直上入发际o.5寸 E.耳尖直上入发际2.5寸
C.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4.乳头直下,平第6肋间隙的穴位是( )
A.梁门 D.大包
B.期门 E.乳根
C. 日月
5.前正中线旁开4寸,平第7肋间隙的穴位是( )
A 期门 D.大包
B.日月 E.京门
C.膻中
6.脾的募穴是( )
A.京门 D.章门
B.三阴交 E.期门
C.地机
7.胆的募穴是( )
A.京门 D.关元
B.金门 E.石门
C.日月
8.肩井属( )
A.脾经 D.胆经
B.三焦经 E.大肠经
C.小肠经
9.环跳位于( )
A.侧卧屈股,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B.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
C.侧卧屈股,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外1/3处
D.仰卧屈股,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内1/3处
E.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 的交点处
10.光明位于( )
A.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的前缘
B.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的后缘
C.目内眦内上方处
D.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才,胫骨的后缘
E.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的前缘
11.悬钟是( )
A.五输穴之经穴 D.在外踝尖上4寸
B.八脉交会穴 E.属胆经
C.八会穴中的骨会
12.足厥阴肝经的起始穴位是(
A.隐白 D.章门
B.涌泉 E.期门
C.大敦
13.胆经的井穴是( )
A.足临泣 D.侠溪
B.足窍阴 E.足通谷
C.大敦
14.八会穴中的脏会在( )
A.肝经上 D.任脉上
B.脾经上 E.小肠经上
C.胃经上
参 考 答 案
试 题 I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B 2.C 3.E 4.C 5.B 6.D 7.E 8.E 9.C 10.C 11.E 12.E 13.B 14.D 15.D 16.E 17.C 18.D
试 题 Ⅱ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C 2.B 3.C 4.B 5.B 6.B 7.D 8.C 9.B 10.C 11.B 12.C 13.D 14.C 15.D 16.B 17.E 18.A 19.C 20.D
试 题 Ⅲ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D 2.D 3.D 4.C 5.D 6.A 7.B 8.C 9.D 10.E 11.E 12.D 13.E
试 题 Ⅳ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E 2.D 3.E 4.B 5.D 6.A 7.D 8.B 9.E 10.A 11.C 12.B 13.C 14.D 15.D l 6.C 17.A
试 题 V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E 2.C 3.B 4.B 5.C 6.A 7.C 8.C
试 题 VI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C 2.E 3.C 4.B 5.B 6.D 7.C 8.D 9.E 10.E 11.E 12.C 13.B 14.A
第十四节 常用奇穴
试 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百会穴前后左右各l寸的穴位是( )
A.四满 D. 四神聪
B.四渎 E.四关
C.四缝
2.鱼腰位于( )
A 眉梢凹陷中 D.眉梢与目外眦之间
B.眉头凹陷中 E.眉毛的中点
C.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3. 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的穴位是( )
A.印堂 D.丝竹空
B.太阳 E.上明
C.球后
4.中极穴旁开3寸的奇穴是( )
A.三角灸 D.痞根
B.子宫 E.结核穴
C.胃脘下俞
5.大椎穴旁开0.5寸的奇穴是( )
A.三角灸 D.痞根
B.子宫 E.结核穴
C.定喘
6.位于第2、3、4、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的中央的奇穴是( )
A.四缝 D.二间
B.八邪 E.四关
C.八风
7.位于足背侧,第1至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的穴位是( )
A.四缝 D.二白
B.八邪 E.四关
C. 八风
8.位于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的穴位是( )
A. 膝眼 D.鹤顶
B.百虫窝 E. 里内庭
C.独阴
9.位于阳陵泉直下2寸处的奇穴是( )
A. 膝眼 D.胆囊穴
B.百虫窝 E.阑尾穴
C.独阴
10.位于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的奇穴是( )
A.膝眼 D.胆囊穴
B.百虫窝 E.阑尾穴
C.独阴
11.夹脊穴上胸部的穴位治疗( )
A.头面疾病 C.心肺、上肢疾病
B.咽喉疾病 D.胃肠疾病
E.肝胆疾病
12.两眉头的中间是( )
A.攒竹 D.太冲
B.印堂 E.球后
C.鱼腰
二、非选择题
(一)问答题
1.简述球后穴的定位、主治和操作。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D 2.E 3.B 4.B 5.C 6.A 7.C 8.D 9.D 10.E 11.C 12.B
二、非选择题
(一)问答题
1.球后穴位于面部,当眶下缘外l/4与内3/4交界处。主治目疾。操作时应轻压眼球向上,向眶缘慢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
《经络腧穴学》期末A.doc
《经络腧穴学》期末B.doc
《经络腧穴学》期末C.doc
《经络腧穴学》期末D.doc
《经络腧穴学》期末E.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