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化我校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水平进行合理的阶段性评价结论;
2. 通过教学质量评估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信息反馈,及时改进教学;
3. 通过教学质量评估为教师晋升晋级、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4. 通过教学质量评估产生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教师投入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原则
1.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
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3. 全面综合评估的原则。
三、组织领导
在主管教学校长的领导下,在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指导下,教务处负责全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组织与协调工作,系部教学督导工作小组负责本系部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
四、评估对象
评估对象:全校所有任课教师,包括专职、兼职及校内外兼课教师。
五、参评人员
1. 学生:指评估对象任课班级的学生。
2. 督导人员:学校专职督导员、系部督导组成员。
3. 管理人员:学校领导、教务处及系部教学管理人员。
六、评估内容及评估方法
评估内容包括:教学文件(35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50分)、教学工作量(5)、教学纪律等(10)。
1. 教学文件(35分)由系部负责组织评估。(指标及内涵见附件1)
⑴授课计划:开学后第1周上交系部及教学督导室各一份。主要考查上交时间、内容完整度及执行情况。
⑵课时计划(教案):第二周上交1/3课时计划到系部,检查备课情况;期中考试后两周上交50%的课时计划到系部,期末全部上交系部,由系部保存。教案评估工作由系部教学督导工作小组组织完成。(评估标准见附件4。)
⑶学期教师教学研业务档案:每位教师根据本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自我小结(内容见附件5),第17周上交系部。由系部检查上交时间、填写内容及质量。
2.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50分)
(1)专职督导员评估(10分):由教务处聘请专职督导员,统一派到各系部,由系部按要求安排督导听课,(指标及内涵见附件2和附件12。)
(2)系部督导工作小组评估(10分):系部统一安排督导组成员及教师听课(含专职督导员),学校督导室根据系部听课安排,安排领导听课。督导组、教师及领导听课评估纳入系部督导组评估得分。(指标及内涵见附件2和附件12。)
(3)学生评估:(30分):在期末考试前两周集中进行。评估以班级为单位,对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评价,由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组指导系部教学督导工作小组组织实施,督导室将学生评估数据汇总,统一计算每位教师的得分和排名次序后反馈到系部。(指标及内涵见附件3。)
3. 教学工作量(5分):指授课学时/周。
4. 工作纪律(10分):含考勤及调换课情况。
七、数据处理
1.评估资料汇总由教学督导室和系部共同完成,教学督导室对各系部提供的评估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并初审后将评估结果反馈各系部,系部认定后由学校教学督导室提交主管校长审批。
2.每学期未教学督导室对评估结果及相关信息进行公布,并接受老师咨询。
3.评估结果分别在教学督导室和系部存档备查。
八、评估结果的使用
1.作为教师晋升晋级、职称评聘的依据。
2. 与教师年度考核、评选优秀教师挂钩。
3. 作为教师续聘、转岗及解聘的依据。
4. 作为教师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的依据;(教学质量优秀奖占全部授课教师比例的15%,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获者,每人奖励500元。)
九、其它有关说明
⒈ 教师对教学质量评估结果有异议,可向系部教学督导工作小组提出申诉,系部教学督导工作小组提出复核意见并上报学校教学督导工作组认定后,通知本人。
⒉ 本实施方案的解释权在教学督导室。
⒊ 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重大教学事故扣10分,出现一般教学事故扣5分;在各类监考中出现重大差错和事故扣10分,出现监考一般事故扣5分。
4. 实施方案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1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附件2 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估表(教师用表)
附件3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学生用表)
附件4 教案评估表
附件5 学期教师教学研业务档案
附件6 教学进度检查情况一览表
附件7 教师考勤周报表
附件8 实验报告及作业批改情况统计表
附件9 教学反映座谈提纲
附件10 听评课记录
附件11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记分表
附件12 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估表
附件1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分值 |
内 涵 |
权重 |
实得分 |
教
学
文
件
(35分) |
授课计划 |
11 |
按时上交 |
3.0 |
|
完整度 |
3.0 |
|
执行一致 |
5.0 |
|
课时计划 |
12 |
按时上交 |
2.0 |
|
教案评估(见附件4) |
10.0 |
|
<, TR, styl, , e="PAGE-BREAK-INSIDE: avoid; HEIGHT: 23.25pt; mso-yfti-irow: 6">
听评课文件 |
2 |
按计划实施、内容完备 |
2.0 |
|
教学研业务
档案 |
5 |
按时上交 |
1.0 |
|
内容齐全(见附件5) |
4.0 |
|
考试文档 |
5 |
阅卷工作保质保量(2分)
成绩守时且准确无误(1分) |
3.0 |
|
学生成绩合格率≥85%(每递减一个百分点扣0.1分,扣完为止) |
2.0 |
|
教学
质量
评估
(50分) |
督导评估 |
20 |
专职督导员评估(见附件2) |
10.0 |
|
系部督导组评估(见附件2) |
10.0 |
|
学生评估 |
30 |
见附件3 |
30.0 |
|
工作量
(5) |
工作量 |
5 |
外聘及专职教师12-18学时/周,校内兼课教师≤6学时/周,校外兼课教师≤12学时/周,记5分。每高于上限和低于下线1学时/周扣1.5分,扣满5分为止。 |
5.0 |
|
工作纪律
(10分) |
考勤 |
8 |
迟到早退一次扣4分,旷课一次记0分 |
8.0 |
|
调换课率 |
2 |
调换课率≤2%记2分,
调换课率≥2%记0分
(公假除外) |
2.0 |
|
合计 |
|
100 |
|
100.00 |
|
附件2 理论课教学质量评估表(教师用表)
授课教师 系 教研室 课程 班级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分值 |
内 涵 |
评 价 |
教学过程
(30分) |
教态仪表 |
8 |
着装整洁、精神饱满、课前准备充分、按时上下课 |
|
课堂管理 |
7 |
管教管导、爱护学生、课堂秩序井然 |
|
教学语言 |
8 |
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板书简洁明了 |
|
时间分配 |
7 |
合理分配、张弛有度 |
|
教学内容(50分) |
导入新课 |
8 |
方法新颖、激发兴趣、唤起求知欲 |
|
传授知识 |
14 |
紧扣大纲、概念准确、重点突出、难点分析透彻、介绍新进展 |
|
媒体使用 |
4 |
适时适当、操作娴熟、直观性强 |
|
问题设计 |
8 |
质疑问难、符合学生现有水平 |
|
学法指导 |
10 |
注重学情、指导学法、发挥主体作用 |
|
课堂小结 |
6 |
精心梳理、高度概括、便于学生复习 |
|
教学效果
(20分) |
师生关系 |
5 |
课堂气氛和谐、师生合作融洽、师生互动 |
|
教改意识 |
7 |
观念先进、教法灵活、注重素质教育、培养职业技能意识强 |
|
反馈意见 |
8,,
学生兴趣浓厚、课堂吸收率高 |
| |
合计 |
|
|
|
注:评价时每项指标均为满分视作无效表。
评估人
时 间
附件3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学生用表)
班级: 学习委员: 填表时间: 年 月 日
评价内容 课程名称 |
教师姓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1.循循善诱,启发求知欲望 |
|
|
|
|
|
|
|
|
|
|
2.知识广博,理论联系实际 |
|
|
|
|
|
|
|
|
|
|
3.方法多样,化难点为容易 |
|
|
|
|
|
|
|
|
|
|
4.突出重点,内容详略得当 |
|
|
|
|
|
|
|
|
|
|
5.语言规范,教学思路清晰 |
|
|
|
|
|
|
|
|
|
|
6.培养能力,传授学习方法 |
|
|
|
|
|
|
|
|
|
|
7.师生互动,内容科学健康 |
|
|
|
|
|
|
|
|
|
|
8.管教管导,关心爱护学生 |
|
|
|
|
|
|
|
|
|
|
9.因材施教,课堂吸收率高 |
|
|
|
|
|
|
|
|
|
|
10.为人师表,深得学生爱戴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填表说明:
1.本表由学习委员召集本班全部学生进行评估,根据满意度指标填写后合计。
2.各指标采用五级评分制: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满意:2分;极不满意:1分。
学生评教反映(附件4的背面)
附件4 教案评估表
被评教师 教研室 课程 评审时间
序号 |
内容 |
内涵 |
A |
B |
C |
D |
1 |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
A有重难点突破方式;B有重难点无突破方式;C重难点不全;D重难点全无 |
10 |
8 |
6 |
4 |
2 |
教学准备 |
A充分合理;B有;C欠妥;D无 |
, 10 |
8 |
6 |
4 |
3 |
训练任务
或案例设计 |
A精巧合理;B合理;C有;D无 |
10 |
8 |
6 |
4 |
4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A灵活多样;B一般;C单调;D无 |
10 |
8 |
6 |
4 |
5 |
时间分配 |
A符合实际;B基本合理;C有安排;D无 |
10 |
8 |
6 |
4 |
6 |
学情分析
学法指导 |
A方法多样;B有体现;C偶尔:D无 |
10 |
8 |
6 |
4 |
7 |
教学体会
占备课次数 |
A50%以上;B30?SPAN lang=EN-US>49%;C10?SPAN lang=EN-US>29%;D10%以下 |
10 |
8 |
6 |
4 |
8 |
教案个性化 |
A有独特性;B略有;C偶尔:D无 |
10 |
8 |
6 |
4 |
9 |
书写 |
A整洁;B清楚;C一般;D潦草 |
10 |
8 |
6 |
4 |
10 |
与前一次教案比 |
A有改进:B不一样;C雷同;D复印 |
10 |
8 |
6 |
4 |
得分 |
|
评估人
附件5 学年第 学期教师教学研业务档案
姓名 |
|
职称 |
|
系部教研室 |
|
任课班级数 |
|
课程名称 |
|
总学时数 |
|
进修培训 |
项目名称 |
时间 |
地点 |
派出部门 |
|
|
|
|
挂职锻炼 |
单位名称 |
岗位 |
时间 |
派出部门 |
|
|
|
|
社会兼职 |
单位名称 |
|
时间 |
|
|
|
|
|
获奖项目 |
获奖时间 |
获奖名称 |
级别 |
是否主持 |
|
|
|
|
获技术专利(技术发明)项目 |
技术专利(发明)名称 |
编号 |
是否主持 |
|
|
|
主持在研教学改革课题 |
名称 |
立项时间 |
来源及级别 |
到款额度 |
|
|
|
|
主持在研横向技术开发(攻关)课题 |
名称 |
立项时间 |
来源及级别 |
到款额度 |
|
|
|
|
公开出版的著作与公开发表论文 |
名称 |
出版社或杂志社 |
出版或发表时间 |
作者顺序 |
|
|
|
|
|
|
|
|
|
|
|
|
附件6 教学进度检查情况一览表
教研室 |
教师 |
课程 |
班级 |
截止日期 |
计划授课内容 |
实际授课内容 |
相差课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7 教师考勤周报表
月 日~ 月 日 第 周
教 师 |
班 级 |
课 程 |
星期 |
节次 |
教师考勤情况 |
备 注 |
迟到 |
早退 |
未到 |
其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8 实验报告及作业批改情况统计表
班级 |
教师 |
人数 |
课程 |
作业(次数) |
实验报告(次数) |
作文(次数) |
布置 |
批改 |
布置 |
批改 |
布置 |
批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9 反映座谈提纲
教师姓名 课程 班级 日期
一、教学态度
1.仪表端庄、精神饱满。
2.教学准备充分,讲授内容熟练。
3.批改作业认真,重视辅导答疑。
4.治学严谨,为人师表。
二、教学组织
1.注重课堂组织管理,课堂秩序好。
2.讲授内容深度及广度适中。
3.教学进度适中,前后衔接紧密。
4.教学时间、内容安排得当。
5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
三、教学方法
1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得当。
2注重教学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四、教学能力
1板书工整,条理清楚。
2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能力强。
3教学技能、教学水平高,效果好。
五、教学效果
1.认真执行授课计划,教学进度得当。
2.认真完成各教学环节,课堂吸收率高。
六、对该教师总的意见或建议:
七、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附件10 听评课记录
基
本
情
况 |
任课教师 |
|
系部 |
|
教研室 |
|
课程 |
|
班级 |
|
节次 |
|
日期 |
|
教师着装 |
|
课时计划 |
|
教材 |
|
学生考勤 |
|
教师考勤 |
|
教
学
过
程 |
项目 |
内容 |
媒体 |
时间 |
|
|
|
|
教学评价 |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 |
教学效果 |
教态仪表 |
课堂管理 |
教学语言 |
时间分配 |
导入新课 |
传授知识 |
媒体使用 |
教学设计 |
学法指导 |
课堂小结 |
师生关系 |
教改意识 |
反馈意见 |
|
|
|
|
|
|
|
|
|
|
|
|
|
总结评语 |
授课的主要特点 |
意见或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11 教师教学质量评估记分表
系 教研室 考评时间 年 月 日
姓
名 |
教学文件
(35分) |
教学质量评价
(50分) |
工作量
(5分) |
工作纪律
(10) |
得
分 |
授课计划 |
课时计划 |
听评课文件 |
教学研业务档案 |
考试文档 |
专职督导评估 |
系部督导组评估 |
学生评估 |
见附件1 |
工作考勤调换课率 |
|
11 |
12 |
2 |
5 |
5 |
10 |
10 |
30 |
5 |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12 教师实验(训)教学质量评估表
序号 |
评价标准 |
权重 |
评定等级 |
得
分 |
A |
B |
C |
D |
1 |
仪表端庄,教态自然,精神饱满,言谈举止得体,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
5 |
5 |
4 |
3 |
2 |
|
2 |
有规范的实验(训)教案,准备充分,有实验(训)教材(讲义),目的明确,仪器设备使用正常 |
5 |
5 |
4 |
3 |
2 |
|
3 |
操作或技能训练的讲解要领准确,过程简洁明了;实验(训)计划安排合理,精讲精炼,演示操作规范、熟练、准确;注意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吸收新成果充实新内容。 |
15 |
15 |
12 |
9 |
6 |
|
4 |
教学概念清晰,重点突出,难点清楚,环节连贯,使用普通话。如有板书应工整、规范,版面布局合理,能将本学科内容与生产、专业实际相联系 |
15 |
15 |
12 |
9 |
6 |
|
5 |
课堂遵守教学纪律,无迟到、早退、接听手机、脱岗等现象;上课时不进行与教学无关的任何活动 |
5 |
5 |
4 |
3 |
2 |
|
6 |
实验(训)教学组织严谨,内容充实,要求严格,辅导学生耐心细致,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
10 |
10 |
8 |
6 |
4 |
|
7 |
要求学生预习实验(训)内容;实验(训)报告要求明确、具体,认真批阅 |
10 |
10 |
8 |
6 |
4 |
|
8 |
教学秩序好,学生出勤好,注意安全教育,仪器无损坏现象和无安全事故 |
10 |
10 |
8 |
6 |
4 |
|
9 |
学生实验(训)认真,能掌握实验(训)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学生多数能准确掌握本门实验课或技能课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并能独立操作,演示,实验(训)目标达成率高 |
25 |
25 |
20 |
15 |
10 |
|
10 |
合计 |
|
|
|
|
|
|
评估人
时 间